閱讀歷史 |

第141章 元老亦有他心思 (第1/3頁)

加入書籤

第141章元老亦有他心思

又是一個上午,在漢陽鐵廠,嗯,應該是漢陽鋼鐵公司內,數十名工人各自的崗位上靜靜的等著,等著第二爐鐵出爐。

清晨,在管明棠和張靜江兩人到達時,太陽初升,被鮮紅的朝霞掩映著,陽光從雲縫裡照射下來,像無數條巨龍噴吐著金色的瀑布。滿天紅雲,滿地金光,紅日恰似一爐沸騰的鋼水,噴薄而出,金光耀眼。

“看來是個好兆頭!”

張靜江如此心想著,相比於汪精衛等人的走馬觀花,因為涉及到自身投資的關係,張靜江更為關注很多實際問題。

“第一爐鐵出爐375.2噸,遠超過設計的日產250噸,每噸生鐵需要1.8噸鐵礦石,價格為11元,一噸鐵水消耗815公斤,也就是15元,而目前使用撫順煤自行煉焦炭成本每噸為15元,若是使用淮南煤煉焦,成本應可下降至12元左右……”

在聽取嚴恩械的彙報時,張靜江已開始在心底算起了生鐵成本,這是一個大明帳,11加15,等於25,加之石灰石之類的融劑以及人工、機器耗損,當然不可避免的又包括統稅。

“每噸全部成本應在28.75元,上個月,上海到岸鐵價為28.5關兩,目前武漢銷售生鐵每噸47元左右……”

在提及成本時,嚴朝管明棠看去,若不是有董事長帶來的那些技術資料,生產成本根本不可能下降如此之大,而且更重要的是,隨著對那些技術的掌握,公司的生產成本還有進一步降低的潛力,畢竟,以後僅是焦炭即可再節約數百公斤。

“28、47……”

念叼出這兩個數字,張靜江又朝著那噴吐彤雲的高爐看去,以這一座高爐日產日量計算,這一日利潤即可達近萬元之多,若是這漢陽鐵廠所有高爐盡開的話……

“難怪旁人說,鐵爐一開,如銀河流淌啊!”

感嘆時,伴著汽門推動,那爐鐵水緩緩流出,有些人開始歡呼了,因為這一爐鐵達到前所未有的500噸,僅一座3號高爐的產能即相當於過去3號、4號兩座高爐產量,對於這些工人來說,或許他們知其它,但從這兩爐鐵中,卻知道,這漢陽鋼鐵公司的明天遠比他們想象的更為輝煌。

在那一片歡呼聲中,管明棠整個人很平靜,因為他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下一步工廠生產的將是鋼,而不是現在生產的生鐵。

“印光先生,最遲年末,鍊鋼車間的30噸平爐即可完成改造,到時即可源源不斷生產出鋼錠供應乳鋼車間,再由乳鋼車間產出鋼材供應全國商場……”

笑著管明棠卻沒有再說話,按照規劃,在漢陽鋼鐵公司周圍將要興建一批從事鋼材生產的“衛星工廠”,而這些衛星工廠,管明棠並不準備自己投資,除去張靜江有意投資的乳鋼廠之外,其它諸如亞鉛鍍公司、鋼管公司、鑄鋼公司、制釘公司之類的衛星工廠,都將採用吸引投資的方式創辦,甚至可以透過由公司提供裝置的方式,幫助他們迅速廠,從而形成一個以漢陽為中心的鋼鐵聯合生產企業。

當然更重要的是,在管明棠看來,無論是這個時代的中國或許另一個時代的中國,都有一點是共同的,把越來越多的人捆綁在自己創辦的利益體上,才能從根本上確保自己的安全!這個利益群體越大,涉及到的人越多,自己就會越加安全。

“嗯……”

點點頭張靜江出人意料的卻是沒有接過管明棠的話,而是若有所思的看著鐵廠,隨後慢聲細語的說道。

“淮南煤礦出煤雖為最上等煉焦用煤,但淮南煤欲實現外運,必須首先解決煤運問題,哲勤,這淮南煤礦鐵路預計需要千萬投資……”

聽張靜江提及淮南煤礦鐵路一事,管明棠卻是沉吟片刻,隨後反問道。

“印光先生,若是先行修建至淮河河畔鐵路,再修建運煤碼頭,以現代內河拖駁鋼船運煤如何?”

在後世長三角電煤大都依靠淮南煤,畢竟淮南是華東地區最大的煤礦,而長三角電煤60%以上皆是依靠拖駁鋼船運輸,自然的管明棠首先想到的在後世內河縱橫的那些鋼殼駁船,每艘船皆可運煤數百噸,一隻拖駁船隊的運輸量即可達近萬噸,甚至使用駁船的成本,還要低於鐵路。

“拖駁鋼船?”

眉頭微微一皺,張靜江卻是沒有說話,淮南煤礦局是其所主持的建委會在民國十九年投資所建,其目的在於解決京滬一帶的“煤荒”,中國的煤炭資源主要產自東北、華北等北方地區,在二次北伐勝利後,雖然名義上統治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