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6章 昔時雄廠終復工 (第1/2頁)

加入書籤

第136章

“廠區煙囪林立,廠房櫛比相連……實為中國雄起之象徵”

曾幾何時,那座始建於1890年,是遠東第一個近代鋼鐵企業,也是亞洲第一個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的漢陽鐵廠,曾為國人驕傲,為世人矚目,這曾是一座在世界有世界聲譽的鋼鐵廠,可在過去的近十年間,這座工廠荒廢了,沉寂了,早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嘟……”

民國二十一年十二月三日,上午七點半,在漢陽江江畔充滿煙塵的天空下,漢陽鐵廠,再一次響起了上工的汽笛聲,那汽笛聲在漢陽、在漢江、在長江迴盪著,正中三十九年前的那個清晨,漢陽鐵廠第一次拉響那上工的汽笛時,汽笛每次三響,鳴響五秒,間隔一秒,反覆接響三次,那汽笛聲穿過漢江傳至漢口,穿過揚子江傳至武昌,一陣緊似一陣的汽笛聲,提醒著每一個人——漢陽鐵廠復工了。

在上工的汽笛聲響起的時候,在漢陽鐵廠周圍過去的工人住宅區內,李子貴早早的就換上了新領的藍色的斜條紋工作服,這工作服的款式和過去老漢陽的款式相似,甚至還精心擦了擦了那鎦金的“漢陽鋼鐵公司”的胸章,然後才別在胸前。

“孩他娘,我去上工了!”

在臨出門時,李子貴特意站在門檻邊衝著院子裡喊了一聲,說是衝著院子喊聲,可實際上,他的聲音卻傳遍了半條巷子,周圍頓時投來一陣羨慕的眼神。

“李叔,您這是去上工啊!”

鄰居家十五六歲的後生,頂著破舊的學生帽,盯著李子貴頭上的工帽,雙眼都放出光來。

“嗯!”

“那廠子裡說,什麼時候全復工,什麼時候招新工了嗎?”

“還沒那……”

“他李哥,這去上工啊……”

在周圍的招呼聲中,李子貴臉上全是得意,更多的卻是自豪,就連同那曾經卑微的胸膛,這會也挺直了,從打有漢陽鐵廠的那天起,這漢陽鐵廠裡的工匠就是挺著胸膛走路,走在路上,人家不看其它,只看那身衣裳,就能高看兩眼去。

在走近工廠時,誘著那空氣中煉焦時散發出來的臭雞蛋味,李子貴竟然覺得這臭雞蛋味美味非常,以至於猛的深吸一口氣。

“還是這味……舒服!”

一聲感嘆,李子貴的臉上露出了笑來,這臭雞蛋味是煉焦時散發的,鐵礦石昨個就運來了,焦也煉好了,若是這高爐……瞧著那整體一新的三號高爐,他的眼中露出一絲憧憬之色。

鋼做的筋骨鐵做的胃,鍊鐵高爐用鋼板作爐殼,殼內砌耐火磚內襯。正是高爐內砌築的耐火磚保護著高爐爐體,而漢陽鐵廠4號高爐,當年的塌爐,正是因為使用了劣質耐火磚,導致爐殼的損毀。

在檢查耐火磚質量時,負責檢查的工人不敢有一絲的懈怠,塌爐的漢陽鐵廠4號高爐就在不遠處,它聳立在那提醒著每一個人,質量檢查的重要性,每一塊耐火磚都經過檢查,也正因如此,砌築高爐內襯的速度一直跟不上。

經過嚴格挑選的耐火磚,每一百塊置於一輛平板車上,經廠內的鐵路運至3號高爐,然後再由裝在推車上,由工人推送至高爐頂,一塊耐火磚重14磅,一推車可運50塊,經高爐邊的捲揚室運上爐頂,然後由十數名工人在爐內堆砌。

3號高爐爐體砌築,需用耐火磚10餘萬塊,而第一層爐底滿鋪碳磚砌築質量是確保爐齡的關鍵,也關係到整座高爐的砌築質量。按照堆徹標準,砌築質量的兩個關鍵指標。平整度正負5毫米,磚縫正負0。5毫米。要將每塊一尺大見方的磚快要在爐底基層平面上,砌築數萬塊,調整找平的難度極大。因為心知這一爐鐵對於漢陽的重要性,幾乎是從3號高爐開始修復起,周仁等人便反覆研究,決定首先對每一塊耐火磚進行預碼。

從那天起,對於那些砌磚工來說,所體會到的便是一個苦字!他們在爐內預碼,找平、找正,反覆測量,稍有誤差就吊起剛放好的大磚,打磨調整處理,反反覆覆,常常一塊磚就要預碼十幾次。一天下來,工人們累得胳膊都抬不起來了,但卻只能咬牙堅持著,對於這些曾在漢陽工作十數年的工人們來說,他們知道,這一爐鐵煉成之後,才會有將來的漢陽全廠的復工。

當高爐內工作著的砌磚工精心的將耐火磚進行最後的砌築時,在江邊的礦石碼頭上,不斷的響起“咚咚”的敲擊聲,數以百計的工人手戴著帆布手套,手持鐵錘敲碎稍大的鐵礦石,而遠處工人們則手持鐵鏟,在斜放於地的鐵絲篩上篩分礦石與礦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