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7章 列車南下英才聚 (第1/2頁)

加入書籤

第127章列車南下英才聚

西直門車站,正值發車時間這會是亂得不能再亂,成千上萬的人都在說話。有上車南下的,也有送行的、也有到站的,當然也少不了接站的,人越多,車站就顯得越亂,而站員則不斷的揮著手中的小旗,吹響著哨子以維持秩序。

在這片混亂之中,卻有兩隊人提著行李箱,依次進入車廂,這兩隊提著車廂的男青年,要麼是穿著西裝,要麼穿著短呢大衣,大多數人還帶著各色的呢絨鴨舌帽,他們的動靜引得行人不時打量著這些人,直到看清他們胸前銅標後,眾人方才一愣。

“原來是唐山交大的狀元啊!”

在這個時代,北方有三所著名學府,北大、清華、再就是唐山交大,這三所大學各有所長,可若是論在國際的知名度,恐怕有著“東方康奈爾”的唐山交大卻在更盛一籌,此時國人大都將大學生視為“狀元”,這些狀元們不慌不亂有條不紊的進入車廂倒不讓人覺得奇怪,畢竟人家是壯元。

眾人進了車廂,這六十多名學生無不是有說、有笑的。對於這些學生來說,像這樣的旅行到並不新鮮,即便是機械工程系同樣也會在暑假進行鐵路測量實際或者進入鐵路工廠實習,旅行對於他們來說,早已是再熟悉不過的事情了。

不過,這一次旅行卻和過去不太一樣,首先,他們先從唐山乘車來到了北平,然後,他們就上了這列火車,甚至就連同火車也同過去不同,火車是交通部不可能讓他們乘坐的藍鋼快車,而更重要的一點是,這一次竟然還有清華大學機械工學系的十幾名同學,也出現在這節車廂內。

“果然是藍鋼快車啊!”

因上車在後的關係,林同驊在最後一個上車,一車上便隨意找了一個空位坐過去,而這裡已經坐了幾個學生,他們是清華的學生,準確的來說是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那個於數月前剛剛組建的院系的學生。

坐在他對面的那個學生瞄了林同驊一下,眼裡突然放出光來,問道。

“你是唐交大的?”

對方的唐突,倒嚇了林同驊一跳。

“嗯!”

“也是機械工程系?我正好也是學這個,有一個問題想請教一下!”

說著就抬身從窗鉤上取下書包,往裡掏著。林同驊一聽急忙擺手說到。

“我學的是土木工程,並不是機械工程”

而這會那人他已把筆記本從包裡拿出來,放在茶几上。一聽是土木工程系的,他想了想,然後說道。

“全中國都知道,你們唐山交大培養出來的都是通材,機械工程的出來可以做土木工程,土木工程的可以去研究船舶……”

這一點他說的到是事實,這是源於民國十年葉恭綽主持交大期間,鑑於歐美大學普遍實行“通才教育”,其特點首先是把學生培養成具有通識的人才,其次才是某一方面的專家,以利畢業以後能夠從事更高深、更專門學問的研究。交通大學的課程,仿效歐美“通才教育”辦學指導思想而設定,要求學生不論是學鐵路管理還是學鐵路工程,均要在自然、社會與人文各方面,如政治、經濟、歷史、地理等具有廣泛綜合的知識。加之交大學風嚴謹,學生學習負擔相當繁重,課程設定之廣泛,跨許多大學二至三個專業所設之課程,對學生的要求是相當高的。所以從交大培養出來的學生基礎牢固紮實、業務素質高,走上工作崗位後,往往很快成為所在部門的骨幹。而交大畢業生這種“跨專業揚所長”到也極為普遍。

聽他這麼一說,林同驊倒是笑起來,說道。

“你說的到是實話,不過這裡有很多專才,你怎麼不去請教他們?”

邊說邊指著周圍那些已經同清華來的學生變得熟悉起來的同學們。

“反正以後有的是時間請教。”

“不知你叫?”

“不好意思,只顧得問題了,忘記自我介紹了,我叫王遵明,江西人!清華大學物理系?”

“物理系?”

這到是讓林同驊覺得奇怪了,因為就他所知,這次清華、交大兩所大學之所以組織教授以及學生,是應北方公司的邀請,一來是去參觀其德縣分廠——中國最大的機械製造廠,另外則是協助北方公司組建“機械工程研究所”,中國第一所從事機械工業基本技術和基本工藝的專業研究機構,而未來兩所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的學生都可以在研究所實習或者工作。

王遵明抬起頭,很快地看了一眼林同驊,似乎明白了他的詫異,於是便說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