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6章 洋人蠻橫怒心生 (第1/2頁)

加入書籤

第76章洋人蠻橫怒心生

幾乎是從清末開始,在中國的精英階層之中,“實業救國”論盛行不衰。民族資本家大力提倡國貨,抵制外國的經濟掠奪,維護民族利益。他們的共同口號是。“振興實業,挽回權利”。這些精英階層之所以認定“實業救國”原因非常簡單,中國既然有貧乏病,那麼開發實業就成為唯一的要求;在開發實業的要求下,資本主義、機器生產與日俱增,形成不可抗拒的歷史趨勢;要救中國只有一條路,就是要增強國力,要增強國力就必須開發實業。

不過,這條道路卻比他們想象的要艱難許多,儘管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一代代懷揣著“實業救國夢”的國內民族資本家、精英們掀起一次又一次投資實業熱潮,可每一次,總會在經歷了最初的輝煌之後,又迅速衰敗下來。

這種衰敗似乎是必然的,先是海關稅權為外國列強控制,面對外國資本為搶佔中國市場大力傾銷時,而無力以關稅作為保護,再者國內軍閥混戰、苛捐雜稅層出不窮,各省各地厘金稅卡,更是對國貨極盡壓榨。

不過從去年開始,對於那些懷揣著實業救國夢想的民族資本家、國內精英來說,他們似乎看到了希望,從去年年初,攜中原大戰擊敗各路軍閥餘威的南京政府開始了全方面的財稅改革,先是與各國簽定關稅新約,中國初步實現了關稅自主,加之厘金的裁撤,使得國內統一市場形成,同時實施國地稅分離,又使得壓榨工商業的苛捐雜稅大為減少,可以說,市場在年間清明許多。

儘管,去年“9。18”事變後,東三省的淪陷,使得國民心氣遭受重創,而且關稅保護尚不能行,日貨傾銷之勢仍然如火如荼,又有國際經濟危機對國內經濟的重創,可仍然難以阻擋國人慾以實業行以救國的夢想。

夢想從來都是如此美好,而現實卻總伴隨著一些殘酷。

海河西岸,北洋紗廠,一大清早,幾乎整個天津所有的報社都派訊得趕到了這裡,就在昨天深夜,他們得到一個訊息,北方公司已經完成的紗機改造所需裝置的製造,今天將安裝完成後,就會進行試車。

聯絡著之前日本人的冷嘲熱諷,這些記者們算不會放棄這個大新聞,不僅國內的報社大都派來了記者,甚至就連同一些外國記者也趕了過去。

“馬特先生,你憑什麼拒絕我們安裝這些裝置,你拿出你的理由來!”

面對英國人的蠻橫,吳子川真有些急眼了,拉著這個怡和派來的工程師,非要他說個明白。別看他平時的脾氣是不溫不火的,但這一次卻給激起了脾氣,說話也開始橫了起來。

面對吳子川的憤怒,馬特工程師則只是非常平靜的回答道。

“吳先生,我需要提醒你的是,北洋紗廠的裝置,都是由英國企業製造,由怡和洋行提供的裝置,怎麼能夠使用你們中國製造的零件改造呢?假如未來這些裝置如果出現問題,那麼責任算誰的?”

“如果是因為我們生產的部件而導致的事故,責任當然由我們負。但如果與我們生產部件無關,而是其他地方出的問題,那自然就是由你們來負的。這有什麼複雜的嗎?”

搖搖頭,馬特看著吳子川說道。

“你是機械專家,應該知道一臺裝置是一個整體,如果有一個部件不合格,就會對整體的質量產生影響,所以,英國的裝置,不能使用中國的零件。”

“馬特先生,那為什麼,英國的紗機可以使用日本的零件進行改造呢?而不能使用中國製造的零件,而且你們自己根本就沒有能力改造紗機,現在我們自己加工出了用於改造裝置零部件,掌握了改造裝置的技術,你又說,不准我們自行改造裝置,而且我們在合同裡是有規定的,裝置維修所使用的配件來源並不限定於裝置製造商,你拒絕使用我國企業製造的零部件,就是違約的行為。”

作為工廠廠長的曾伯康面對著馬特大聲質問道。而在他質問時,從北平趕到天津的管明棠的眉頭一皺,望著周圍的數十名中外記者,便走到一旁神情凝重的周作民身邊悄聲問道。

“維新先生,他們……”

視線投向那些記者。

“是您請來的?”

周作民搖搖頭,神情顯得很不自然。

“那裡是他請來的,根本就是不請自來,開始時,紗廠還想把他們拒之門,可誰曾想,竟然會來這麼多?最後擋都擋不住啊!”

不請自來?

眉頭微微一皺,雖說周作民沒繼續說下去,但管明棠還是嗅到一絲陰謀的氣息,會是誰策劃了這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