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2章 返鄉只為招工忙 (第1/3頁)

加入書籤

第42章返鄉只為招工忙昨日富貴今時飢

打從1911年武昌首義,民國建始的那天起,中國大地上可謂風雲際會,各方人物粉墨登場,你方唱罷我方登場,到是也演義了一番亂世盡顯豪傑之本的戲目,風風雨雨二十年間,民初時無數曾在中國政壇叱吒風雲的人物,早已是昨日黃花,或是一命歸西、或是就此沉寂,在紛爭不斷的民國政壇上似乎就沒有什麼“常青樹”、“不倒翁”。

不過事事非絕對,即便是民國也有所例外!

有那麼一個人,號稱是共和時期中國政壇地不倒翁自共和以來,不知道多少人倒在都督、督軍、省長之位上,但是卻只有那麼一個人從共初始建之時起,出任山西都督到後來地山西督軍、省長,再到後來的軍政長官,即便是下臺了,可是沒過幾年又能重掌權堪稱是共國政壇上的奇蹟,這個人就是現任山西督軍閻錫山。

自從1911年10月29日,太原革命黨人起義攻佔巡撫署,擊斃巡撫陸鍾琦在太原起義成功當天,靠著都督選舉中張樹幟持槍跳到主席臺上喊著:“當推選閻錫山為大都督大家一齊舉手!”開始,從那一天起,閻錫山這位清軍86標標統,就這樣當上了山西大都督並開始了自己統治了山西地生涯。

從民國建元,以革命黨的身份在北方身居一省都督之位,面對著早期險惡地處境,閻錫山充分施展出他善於韜光養晦地才能一方面他表現得可以說是卑躬屈膝,處心積慮,想方設法,利用一切機會和手段對世凱厚顏逢迎。

先是韜光養晦明哲保身對於山西地軍政大事,不聞不問以示沒有野心,可袁世凱一死,閻錫山便立即把屬於自己的那份大權奪回之後總算是重掌了山西之權,在隨後的十幾年間,受限於薄弱的實力,便以“保境安民”的名義,至力於省內建設,到也為山西贏得了實業發展的良機,甚至為山西贏得模範省的稱號。

但這一切,隨著民國十九年,歷時半年的蔣、馮、閻中原大戰以蔣介石獲勝告終。有著“政壇不倒翁”的閻錫山下野避居大連。蔣介石責成張學良統一節制晉、綏兩省軍政事宜,編遣晉綏軍,由此方才有了閻錫山的第一次倒臺。

雖是如此,但當閻錫山在大連蟄居期間,一面總結自己的從政經驗,一面遙控山西軍政大局,伺機而動。而“九一八事變”後,面對外敵入侵之危,南京作出捐棄前嫌與曾經的反對勢力言歸於好,以便團結御辱,在這種情況下,閻錫山的中央執行委員隨之恢復,經過數月的努力後,閻錫山終於數月前就任太原綏靖公署主任,再次重掌山西大權。

“流水的中央、鐵打的山西!”

對於身為太原人的廖成克來說,幾乎是剛在太陽火車站下車的第一時間,廖成克便感受到濃濃的“閻氏氣息”,同樣也對這番話有了更為深克的理解。

“自強救國”、“造產救國”、“興業救國”……

在太原城的幾乎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看到新晉剛剛粉刷的標語,而這一切卻只讓原本信心不足的廖成克,這會更是心生憂慮起來。

“大哥,現如今閻主任又回了太原主政,這不又正在籌備經濟建設委員會,聽說還準備弄什麼省政十年建設,反正就是這幾個字……”

手朝著“自強救國”上指去,廖成傑瞧著大哥又繼續說了下去。

“現在閻主任回來了,山西的事情也就好辦了許多,這肯定是要鼓勵工商業發展,怕大哥說的那件事不好辦啊!”

因在綏靖公署內工作的原因,廖成傑多少也能得到一些訊息,當年閻主任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才把幾百人的太原兵工廠發展成工人萬五機器數千部的大企業,雖說現在太原兵工廠被裁撤為修械所,工人大都也遣散了,可誰道閻主任回來了,不會重辦兵工廠。

“成傑,那邊我可是和董事長拍了胸脯的,這工人,無論如何都得從山西請過去,最少也得請這個數!”

伸出兩個手指頭,可廖成傑自己卻都沒多少底氣,本鄉本土的鄉老們有幾個願意離鄉去其它地方的,三個兩個的好說,可一下招兩百個熟練工人,不用想,廖成克也明白,這事難辦。

“這,大哥,這件事怕真不容易辦啊!”

“難辦,咱們也得辦!”

看一眼三弟,廖成克又特意強調道。

“若是好辦的話,你大哥我也不會親自來太原了!”

就在廖成克到達太原的當天,《太原日報》上便用整版登出一篇廣告,廣告的內容非常簡單,“招收熟練工人、機床、銑床、刨床、車床皆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