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3章 丁克與反丁克的鬥爭(7) (第1/2頁)

加入書籤

孫浩文說:“既然咱們兩個都不完美,憑什麼要咱們的孩子生活在一個完美無缺的世界裡呢?咱們能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就應該能接受不完美的孩子,將來,還要讓孩子接受這個不完美的世界。整天花錢大手大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無憂無慮,那樣的生活叫完美嗎?那叫不正常!生活中遇到點小挫折、小困難、小磨難、小傷心,那才叫正常呢!”

浩文媽說:“俺兒這話說得不賴,沒捱過餓的人就不知道白麵饅頭有多香;沒受過凍的人就不知道那棉坎肩有多暖和;沒吃過苦,沒受過累,他就不知道珍惜幸福的生活。人活著,就是今天遇到這事,明天遇到那事,然後想辦法把事給解決了。解決好了,就高興,解決不好,就難受。高興一陣子,難受一陣子,家家戶戶的日子都是這麼過的。老是不高興,不好,整天高興,那也沒啥意思。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孫浩文點頭,用老家土話說:“俺娘這話說得真帶勁兒!”

說完,孫浩文和浩文媽都把目光聚在了王佳怡的臉上。王佳怡也看了看他們,若有所思。

郭嘉俊早早地吃完老媽準備的營養早餐後,上班去了。

範筠萱穿著睡衣從臥室裡走出來了。

嘉俊媽對範筠萱說:“你今天別吃烤麵包了,我給你準備了水餃,是你最愛吃的羊肉餡水餃。”

經過一段時期的鬥爭,婆媳二人已經摸清了對方的底線,現在已經達成了某種平衡,早餐,各做各的,各吃各的。範筠萱吃她的烤麵包和牛奶,婆婆做出來的熱氣騰騰的小米粥和荷包蛋,她是不敢染指的,那是婆婆為她自己和她的寶貝兒子準備的,沒有她的份兒。當然,不是婆婆不讓她吃,讓她吃,她也是不吃的,吃了婆婆做的早餐,就意味著以後要給婆婆做早餐,如果不給婆婆做,那豈不成了佔便宜、耍無賴?不僅婆婆心理不平衡,自己也是過意不去的。可她不想起那麼早,更不願去煮粥、煎蛋。作為律師的女兒,她必然會受到母親行事風格的影響,有很強的追求公平的意識。母親追求的是法律上的公平,而自己在家庭生活中,對公平的追求不可避免地會體現在家務活上。她輕易不能接受婆婆幫自己做什麼,如果接受了,就必須做出相應的償還,這就是公平。現在,婆婆突然盛情地要給她煮餃子,這意味著,她們之前建立起來的平衡關係要被打破了,平衡關係一旦被打破,平和的狀態勢必難以維繫,她不由得警覺起來。何況,今天婆婆準備的不是日常的小米粥,而是美味的羊肉餡水餃,這更提升了她的警覺級別。

範筠萱趕緊說:“媽,您今兒幹嘛要給我煮水餃啊?”

“你不是喜歡吃嗎?以後,想吃啥,就儘管跟媽說。”婆婆笑著說。

範筠萱明白了她的用意,笑了笑說:“媽,您是為了早點抱上大孫子吧!”

嘉俊媽說:“筠萱啊,你是個聰明孩子,你應該知道女人一生最重要的是什麼?”

“媽,每個人的價值觀不一樣,什麼事重要,什麼事不重要,那也是因人而異的。”

“只要是女人,任何時候,最重要的事都是這兩個,一,找個好男人,這個目標你已經實現了;二,就是應該生個好孩子。這兩件事是女人一生中最最主要的,其他的事再大,都是次要的。”

“媽,現在我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服裝設計上。”

“衣服多設計一套少設計一套能怎麼著?你服裝設計得再好,沒有孩子的人生也是殘缺的。”

“沒有孩子的人生是不完美;但有孩子的人生,它也不可能十全十美。”

“咱們不追求十全十美,咱們只要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就行。該結婚的時候結婚,你做到了,該生孩子的時候就得生孩子……”

“媽,現在是多元化社會,有願意結婚的,有不願意結婚的;有結婚想要孩子的,也有結婚不想要孩子的;還有結了婚過著過著覺得沒勁又離了的,大家有自由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

“這個道理媽不是不懂,但你得弄清楚,哪種生活方式是好的,哪種是差的。別到了三十多四十了,後悔了,想要孩子了,那還能生出來嗎?”

範筠萱笑笑說:“媽,您放心,我不會後悔的。”

嘉俊媽吃驚:“什麼?你的意思是說,你不想生孩子了?”

“媽,女人一旦生了孩子,生活的重心就得轉移到孩子身上,整天都得圍著他轉,跟朋友聊天的話題也變成了孩子,我可受不了那樣的生活。”

“你現在,一下班就去健身、美容、聚會,要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