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90章 想不明白 (第1/2頁)

加入書籤

不得不承認,齊大夫說的很對。 但就是這麼淺顯的道理,世上卻多的是人不明白。 何家人最後離開的時候,何大郎也過來看了看。 何大郎的脾氣是真的好,拉過何二郎勸到:「二郎,事情已經這樣了,就想開些。她對你在意,也是好事。就是年紀小,不懂事。多教一教就好了。鬧到和離是做什麼?成了親,那就是一家人,一家人哪能說散就散了?又不是小孩子過家家。」 他提起了趙翠蘭:「你大嫂不也一肚子氣?可你好好對她,她總能消氣。你也是,幹啥還要給我們送東西來?平白又惹一些事情。我說了,我們不缺東西。以後你也別再花錢了。留著錢好好過日子,孝敬老孃。我……不在家,就靠你了。」 說到這裡,何大郎竟然還紅了眼眶,自責道:「說起來,都是我不中用,連累了一家人。」 何二郎也紅了眼眶,拉著何大郎:「哥,說這些幹啥?你才是那個最憋屈的。是老天爺不長眼睛,讓你這樣,怎麼能怪你?也是我和娘糊塗,一時做錯了事情!」 他低著頭,愧疚道:「是我對不住你和大嫂。尤其是大嫂,她對我那麼好——」 兄弟兩人就差抱頭痛哭了。 最後,何大郎是目送何二郎他們幾個走遠了的,然後抹了抹眼淚,自己才朝著新家走去。 張司九當時在旁邊看了一眼,看得清清楚楚,劉氏看向何大郎的目光,是不屑而鄙夷的。 這樣的態度,估計落在何二郎眼睛裡,又是一項想休妻的理由。 不只是何二郎,就是何母,心裡能舒坦? 劉氏果然是憑實力在和離的道路上蹦躂。 晚上,張司九回家,吃飯時候聽徐氏和楊氏商量插秧的事情。 雖然秧苗已經長得有小松大半那麼高,但現在種得太密集,需要重新將它們拔出來,再分散一點種。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田地不夠用,小麥之前沒收時候,佔著地呢。 現在收了小麥,地才騰出來。 然後就要趕緊把秧苗分種。 要不說農忙時候真能忙死人呢?事情接連不斷的,家家戶戶都不得閒。 徐氏對於插秧這個事情愁得慌:「打麥子時候就是,咱們種得少,油菜籽先收,錯開了時間,可也差點幹不完,要不是有了那個鼓風機,咱們還真是不好弄。現在插秧這個活兒,更要人手。小山也不好總請假。」 本來就是憑關係進去的,再三天兩頭請假,叫人怎麼看怎麼想? 楊氏也是發愁:「可不是?這事兒不好辦。換工都不好換。咱們娘兩加起來,人家也看不上。可要說讓人白幫忙,也怪不好意思。」 張小山悶聲道:「他們肯定還會來幫忙的。到時候,管一頓飯,半上午時候一人一個雞蛋一個紅糖餅,下午再給一個雞蛋一個餅。也算厚道了。」 徐氏白了張小山一眼:「行了吧,之前人來幫忙,也沒忙活一會兒,而且後頭都得了好處,這也就算了。這次還讓人來幫忙,那成什麼了?久了閒話都傳出來了!而且,幫忙的也幹不久,一人一會的,怎麼給?你快打住這話。」 「現在家家戶戶都得插秧,誰有空來幫忙?那手腳快的,忙完了來幫一會兒就算不錯。」楊氏也跟著幫腔:「你還真指望人家全給你幹了?」 張小山也沒轍了。 之前家裡人手多,從來沒遇到過這種情況。他還真沒體會過人手不夠的滋味。 張司九出了個主意:「那就花錢僱人。直接把咱們家的活全部包給一個人,至於這個人找什麼人來幹這個活,給人多少錢,那是他的事兒。咱們不出頭不露面,也不用管什麼飯, 最合適。」 比直接一個個請單人的合適。 而且還很好的杜絕了閒話——不然請了這個沒請那個的,這個覺得錢多那個覺得錢少的,容易出現扯皮的事情。 一般,張司九管這種事情,叫做外包。.. 外包可比僱人簡單多了。 反正出任何問題,只找這個外包的人就行了,省心,省力! 徐氏認真想了一下張司九說的這話,慢慢的琢磨出一點好處來,於是眼睛都有點兒發亮:「這倒是個好辦法。比一個個問人能不能有空來幫我們家插秧,可省事兒多了!要不怎麼說九娘你聰明呢!」 張小山也連連點頭:「這不就是跟牙行一個意思麼?是挺好的。」 楊氏半懂不懂,但是既然張小山和徐氏都覺得靠譜,她也就覺得靠譜:「那就這麼幹?不過上哪去找這麼一個人?」 小松文縐縐道:「可問誰乎?」 小柏有樣學樣,晃著腦袋跟風:「可問誰乎?」 徐氏一人給了一個小巴掌:「好好說話!」 張司九雖然知道外包的好處,但是現代找這種承包人好辦得很,中介一放風就多的是。但是現在怎麼找,就超出了她的業務範圍內了。 而且,她天天往城裡跑,對村裡還真不熟悉。 最後沒想到的是,招銀竟然說話了:「這事兒,也許可以找顧大嫂。」 「顧大嫂最愛村頭村尾的串門說閒話,認識人多,誰家情況都瞭解。而且人緣好,誰都跟她客氣。她之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