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11章 哇哦 (第1/2頁)

加入書籤

當張司九捧著那個人參錦盒準備回家的時候,感覺自己就像是捧著一筐金條。 總覺得別人都在看自己,或者說是看自己懷裡的金條。 然後,她就忍不住緊張。 最後,楊元鼎都看不下去了,伸出手來:“來,我給你抱著。你好好走路。” 這樣抱著東西不停四下張望,生怕別人來搶自己的樣子,難道不會很此地無銀三百兩麼?! 從小沒有經歷過這種感受的楊元鼎,並不能體會張司九的心情。 但莫名的,他好笑之餘,又覺得張司九這樣……怪好玩的。 讓他忍不住的想起了偷油成功的老鼠。 張司九也覺得自己這樣繼續下去,遲早都要精神緊繃得出問題,所以乾脆利落的將人參交給了楊元鼎。 不過也沒忘記囑咐一句:“小心一點啊。這可是大寶貝。” 這年頭沒有種植人參的技術,或者說是沒有大規模種植人參的技術,所以這些人參,都是挖人參人千辛萬苦,冒著性命危險去山裡挖來的,每一根,那都無比的珍貴! 而長到這麼大的,更是珍貴無比! 楊元鼎失笑:“好好好。” 陳鬥在後頭牽著小花臉,慢慢悠悠跟著,只覺得自家小郎君只有跟張司九在一起的時候,才有點兒少年人的氣息——畢竟,楊元鼎自己待著的時候,通常不是在畫圖,就是在做手工。基本出了吃喝拉撒,根本都不帶挪窩的。 更不要提說話。 遇到難題的時候,甚至板著臉不苟言笑的樣子,還有點唬人。 楊元鼎抱著錦盒,問張司九:“你們還去州府麼?” 張司九搖頭:“不知道。得看齊大夫。不過我是想去看看的。綿竹縣大夫還是太少了。醫館也不多。” 楊元鼎想了想:“要不我跟你們一塊兒去吧?我陪你。好歹我認識點路了。” “不用不用,我又不是小孩子,不用擔心我。”張司九笑著回絕,那真不是客氣:“我又不是沒一個人出過門。” 上輩子,一個人出門旅行都有過! 更何況這次是跟著齊大夫一起出門? 楊元鼎只得作罷,不過卻提起一件事情:“我可能在這邊呆不了多久了。馬上爹上任就滿一年,最多再有兩年,他就要調走。我們到時候,都得跟著走。” 張司九一直沒想過這些,此時猛然聽見,頓時人都愣住,腳底下也停住了:“啊?” 不過,短暫驚愕之後,她很快反應過來:對啊,楊家又不是本來就在綿竹,只是因為楊縣令在這邊當縣令罷了。一旦楊縣令走了,那楊元鼎也不可能留在這邊的。到時候,分開就是必然的事情。 想明白這一點之後,張司九雖然感覺有點不捨,但也仍舊道:“那以後也可以寫信。等以後,也可以見面的。” “你將來,想留在州府,還是去東京?”楊元鼎側頭看張司九,微微抿著嘴唇,有點肅穆,又有點兒的緊張。 他不想和張司九分開。 但分開可能是必然的事情。 一想到這個,他心裡就有點兒不得勁兒——本來就到了一個陌生的時代,身邊只有一個張司九是熟悉的,就便是過了這麼久,他仍舊是把張司九當成唯一一個和自己有共同語言,思想同步的人。他實在是不想分開。 張司九認真想了想這個問題,發現現在自己還真的沒辦法回答:“不知道。我沒去過州府,也沒去過東京。不過有朝一日,我肯定要去東京看一看的。” 不管是處於個人本身,還是處於醫學。 那是現在世界上最繁華城市,怎麼可能不想去看看? 而且,想想歷史上記載的東京,記載的開封府,誰能不向往呢? 還有太醫署。 這可是所有學醫人最高的學府。 即便知道現在這裡不可能招女學生,但是她仍舊想去看看。 “那我在東京等你。”楊元鼎舒了一口氣,面上重新有了笑容。 “好。”張司九點點頭應下,然後想起一個問題:“不過,這才第一年,還有兩年呢。你這麼早就想這個幹什麼?” 楊元鼎撇嘴:“到時候,肯定要提前走的。家裡長輩也惦記著。而且,兩年而已,很快就過去了。我們得加快速度了。之前咱們說的造紙,現在剛起了個頭,我可不想半途而廢。還有工廠——” 想到這些,楊元鼎就覺得時間不夠用,忍不住撓腦袋:“啊啊啊,時間怎麼能過得那麼快!” 張司九也覺得時間不夠用。 可誰也沒有更好地辦法。 一路送張司九回了家,兩人又商討了一下石膏的事情,說完了,才各自分開。 分開後,楊元鼎翻身上馬,陳鬥騎著小毛驢晃晃悠悠跟在後頭。看著楊元鼎沒什麼高興勁兒的樣子,陳鬥忍不住道:“小郎君,還有兩年呢。兩年時間,挺長的。而且,說不定那時候張小娘子家都飛黃騰達了,也跟著搬遷去東京呢?” “不可能的。”楊元鼎擺擺手:“故土難離,他們不可能搬去東京。將來如果小松去東京讀書,倒是有可能。” 不過可能性都不太大。 陳鬥納悶:“小郎君,你為啥子這麼喜歡和張小娘子待在一起?在錦官城的時候,那麼多小娘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