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27章 生活 (第1/2頁)

加入書籤

這樣的景象,讓人忍不住驚歎。 不過,這一場義診本來也是針對孩子,所以孩子越多,他們就越高興。 楊元鼎看著這麼多孩子,悄悄感嘆:“這一家得生多少孩子?” 程萬里解釋道:“倒不見得是生了多少孩子,大人們都把孩子放在這裡,或者幾家人留一個在這裡領著孩子排隊,要麼就是讓家裡大孩子帶著。畢竟他們下山趕集一趟,也不全是為了這個事情,還要買或者賣東西。” 住在山裡,下山一趟就不容易,有的走路都得走兩個時辰,而且全是山路。 所以。住在山上的人,輕易不下山,下山就一定會把該辦的事,該買的東西全部都辦完,買完,絕對不會浪費一點時間。 甚至很多孩子,長到了七八歲,一次都沒去過山腳下。 因為太小,得要大人揹著抱著,大人哪裡騰得出手來? 楊元鼎忽然問了句:“那他們讀書呢?” 這個問題,直接就讓程萬里沉默了。 張司九也嘆了一口氣,看著這些臉上侷促不安,又有點兒莫名興奮,或者是新奇地到處張望的孩子,說破了事實:“這樣的情況,讀書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城裡有親戚,能送去借宿。對他們來說,做獵戶,採藥人,或者等到十來歲,去山腳底下,做個學徒,就算是能改變命運了。” 山裡這樣的情況,想要求學,太難了。 旁邊也不知道是里正還是鄉紳的人,聽見張司九這話,笑了笑;“原本鎮上也有個私塾,但是辦了幾年,學生太少。那先生掙不著錢,就去別人家做西席了。” 他的笑容甚至都有點兒苦澀:“過兩年,我那孫兒也該讀書,我要麼只能請個先生來家裡,要麼就只能送他去城裡。” 倒不是缺那點錢,就是折騰。而且請先生也不是那麼容易。 楊元鼎神色凝重。 程萬里感覺氣氛有點兒僵住了,就趕忙跟張司九道:“既然時間不早了,就快點開始吧。人這麼多,我怕中午都的看不完所有的人。” 張司九點點頭,也跟著程萬里坐到了問診臺前頭去。 不過,她雖然是單獨一張桌子,可是並沒有一個人分流過來她這邊。 而且即便程萬里都發話了,那些人也依舊是假裝沒聽見一樣。 張司九嘆一口氣:年紀還是太小,實在是沒有一點點的說服力啊…… 最後,還是楊元鼎揚聲來了句:“中午就收攤,要是不過來看,到時候中午之後的,看不完可就只能等下一次了!你們放心,要是在張小娘子這裡看了,病沒好,或者是看出毛病,衙門負責賠錢!” 張司九一聽這話,就感覺有點不妙,生怕出來一個訛錢的。 不過,這話顯然比較有說服力,張司九這邊陸陸續續的,就有小貓兩三隻過來排隊了。 而且,都是大人領著一串孩子。 有些人臉上,明明白白的寫滿了精明和算計。 張司九也不理會,該問診就問診。 問診完了的,的確有蛔蟲病的,就由專門的人負責發放藥物。 為了方便,這些藥都是提前用油紙包好的,從三歲到十五歲,每個年齡都有。其中三歲到十歲,每個年齡階段準備出來的藥包是最多的。 因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也最容易生蛔蟲病。 而發放藥物的人,只需要確認好孩子的年齡就可以直接發藥,根本不用非得是學醫的或是懂醫的。 張司九這邊,是楊元鼎負責發放的。 兩人本來默契度就高,根本都不需要多餘的話,就配合得很好。甚至問診速度比起程萬里那邊還要快。 張司九這邊的隊伍消失得很快。 後來程萬里那邊排得靠後的,猶猶豫豫一番之後,很多也跑過來了。 一晃眼,半個上午就這麼過去了。 張司九這邊,有個十歲的姐姐,帶著三個孩子過來問診。最小的那個,才兩歲,被大姐抱在懷裡,怯生生的吃著手。 四個人,竟然一個比一個瘦。 尤其是那個姐姐,已經完全是皮包骨的狀態,臉上是蠟黃蠟黃的,看上去一副營養不良。 而其他三個小的,也是差不多的情況。 最小的那個還好點。 張司九一看到這個情況,不由自主就多打量了幾眼。 一般來說,如果同一個家族的人,呈現出同樣一種身體狀況,那麼多半,他們身體都出現了同樣的問題。 造成這樣營養不良情況的,有可能是因為窮,也有可能是病。 如果是窮,張司九沒轍。畢竟她也一樣的窮——這都快過去一年了,張家的情況也就勉強達到了衣食無憂的溫飽狀態。要說富裕,那還遠著呢。 但如果是病的話——張司九覺得自己就可以試試了。 所以,對待這四個孩子,張司九是拿出了全部本事。 先確認是不是蛔蟲病。 蛔蟲病嚴重的時候,也會造成孩子的營養不良。 可不管是哪一個蛔蟲病的特徵,四個孩子都沒有。 張司九愣了。 如果不是蛔蟲病…… 她複雜的看一眼忐忑不安的那個大姐,不知道該怎麼開口。 那大姐倒是小心翼翼開了口:“張小娘子,我們姊妹兄弟幾個,有病沒得?” 那態度,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