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02章 有問題嗎 (第1/2頁)

加入書籤

事實上,這件事情,楊縣令的確是一直掛心著。 楊元璋將郡王府的人送到了醫館後,留下足夠的暗示,也沒久留,中間手術的時候,趁著沒人注意他,他回去縣衙了一趟。 回去後先見了楊縣令,楊縣令一看見他,就立刻站起身來,關切問道:「怎麼樣?能救嗎?」 「已經開始治療了。」楊元璋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說了一遍,著重提了手術知情書和手術同意書:「醫館能想到這個法子,實在是妙。」 這樣一來,不管趙城出了什麼事情,只要拿出這兩份文書,那麼就是郡王府也拿醫館沒辦法——情況都說了,人也擺在這裡,真出了事情,那怪誰呢? 仔細瞭解了什麼叫手術知情書和手術同意書之後,楊縣令也覺得神妙:「真是神來之筆,神來之筆啊!誰想出來的法子?可真是保全了醫館!」 楊元璋雖然並不知具體是誰想的,但不妨礙他猜測:「應該是和九娘有關。九娘有時候和三郎有些像,他們總有一種奇思妙想,同我們常人不同。說來,也是羞愧。先生教授我讀書時,常說,所思所想,最重要是一個靈動,莫要為常態所固,可我總是不能領悟。三郎和九娘,卻總輕易做到。也不知是不是因為我不夠聰慧所致。」 說到這裡,楊元璋的語氣裡,是真有點羨慕的意思在的。 可關鍵是這種東西,羨慕不來,也沒有訣竅。 甚至,就連模仿都模仿不來。 真非要去模仿,那就只有一個東施效顰的結果。 反而貽笑大方。 楊縣令聽出大兒子的羨慕與悵然,便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寬慰道:「大郎,凡事不可強求。九娘也好,三郎也好,心思純淨,年紀也小,又一起經歷過生死劫難,尤其九娘,小小年紀所經所歷,皆非常人可比。或許正是如此,他們才看事情更為通透。」 「每個人要走的路不同,每個人性情也不同。你身上,自然有你的好處,何必妄自菲薄?走不得靈動巧思的路,就走一條端莊穩重之路。只要心正,博學,踏實肯幹,又何愁無用武之地?」 這個大兒子,楊縣令也是抱以厚望的。 從小啟蒙都是親自來,品行上更是讓他滿意。 而今,大兒子如此心態,他除了心疼,也有些好笑:到底還是太年輕了些啊! 不過,不經歷這些,如何成長? 楊縣令笑了又笑,最後又讓楊元璋帶著周氏準備好的東西,再跑一趟醫館。 趙城雖然來得匆忙,但馬車都跟了三輛,除了護衛和管事,還有小廝和丫鬟。吃穿東西更是帶了不少。 按說是不會缺東西,但既然到了綿竹縣內,楊縣令就算再覺得沒必要,也得單獨準備出一份來。 尤其是跟著趙城過來的人,也要安排好住處。 就這麼一會兒功夫,楊縣令已經找了鄉紳來,借了一套宅院,供給趙城一行人使用。 不過,讓楊縣令沒想到的是,趙城卻被醫館給扣下了,根本不讓帶出醫館,去宅院內休養。 而趙城此番帶來的人,也不讓他們繼續留在醫館。 主要是那些人態度太糟糕,看程萬里脾氣好,總有些想要壓住醫館來指揮的意思,最後又把老實人程萬里給氣得發了火,一頓狂噴之後,直接乾脆利落把人趕走了,只留下一個小丫鬟熬藥,其他人,每日只能探視趙城一次。 就這一次,還是齊大夫提醒了一句,得讓他們確定趙城還活著,否則估計得鬧出事。 不然,就這一次的探視,都不可能有。 楊元璋到的時候,郡王府的人正不服氣的想要鬧。 畢竟, 走哪也沒聽說過這個規矩啊! 楊元璋趕緊把人攔住了,一句話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既然趙小郎君還在醫館裡,還得靠著大夫們救治,那咱們還是聽大夫的吧。此時可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他們既然敢留下趙小郎君,定不會虧待趙小郎君的。」. 況且趙城只是腿斷了,又不是人傻了,真被欺負了,難道還不會告狀? 這些人就是想得多! 面對楊元璋溫厚笑容,郡王府的人總算是冷靜一點,想到了那一句:在人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於是,他們這才消停,跟著楊元璋去了宅院。 只不過,他們顯然也沒把楊元璋放在眼裡,一個個態度多少也有點倨傲和頤氣指使。 楊元璋全程微笑,並不與之計較。 一切安頓好之後,他回了縣衙,再去見了楊縣令,第一句話卻道:「爹,郡王府只恐御下不嚴,而郡王爺的態度,恐怕也是……我怕,不管趙小郎君最後能不能康復,醫館都有麻煩。」 楊縣令當然知道這位郡王爺的事情。 聽聞長子之言,他頓時笑了,捋了捋鬍子:「畢竟是官家的族叔,官家又是寬厚仁慈之人,對他們多有禮遇。加上又是在這邊富饒之地做郡王,那就更有底氣。你能從他們家下人看出這一點,說明是長進不少。不過,趙小郎君這個事情,還有段時間。正好……咱們家該送摺子去東京了。那個鼓風機,官家十分有興趣。」 「官家也曾給三郎寫過信,這次,我想著,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