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19章 不應該 (第1/2頁)

加入書籤

楊元璋表情和煦:“三郎,來了綿竹縣半年,你連一本書都讀完。” 楊元鼎一縮脖子,顧左右而言他:“先生怎麼還不來?” “估計快了。”楊元璋說完,也忍不住朝著外頭看了一眼,心裡有些納悶:這眼看著時辰都要到了,怎麼先生還不來?莫不是路上耽擱了? 給楊元鼎請的先生,是個老進士,姓周,學問不錯,但運氣不好,中進之後還沒等到合適的安排,沒能當官呢,家裡的老父和老母接連去世,連著守孝了四年。 四年後,等著官位的人更多了,偏周先生也沒有什麼關係,因此就一直耽誤下來。 最後,一等就是十年,周先生年紀大了,也不可能跋山涉水的去別處做官,乾脆就只在府城範圍內,給人授課,賺些家用,也順帶遊山玩水,各處瀟灑。 周先生老家也是綿竹的,說起來,還和齊先生是師徒關係,他去歲妻子病重,就回了綿竹。年前他妻子痊癒,楊縣令知曉了,就去請他。他也想多陪陪家裡人,所以乾脆應下。 說是教導楊元鼎,不過平日楊元璋和楊元峰也可來請教。除了學問,周先生各處遊歷,見識上也是讓人欽佩的。就連人品也很不錯。 說好了今日開課,周先生應當不會無故遲到才對。 “是不是路上出事耽誤了?”張司九覺得這種情況擱在現在這個社會下,不算什麼稀罕事。 路遠,交通不便,通訊也不便,就算是耽誤了,通常也要很久才能得到訊息。 楊元璋皺起眉頭:“應當不會吧?周先生也住在城裡。離衙門不過兩條街。” 又等了一刻鐘,眼看開課時間都過去了,周先生還沒出現。 楊元鼎坐不住了:“要不去看看吧?周先生一把年紀,別是路上摔了。” 這麼幹等著也不是辦法啊。 張司九也贊同:“年紀大的人,容易出事,我們去看看吧。” 如果是這麼近,有其他狀況,周先生應當早就託人帶訊息過來了,可現在都沒個訊息……很難讓人不產生什麼不好的聯想。 楊元璋也不讓張司九和楊元鼎動,只說自己去看看。 楊元鼎卻不聽,拉著張司九就跟上了楊元璋的步伐。 周先生家住在西門邊上的豆花巷。巷子深處有一個老柿子樹的人家,就是他家。 他們家院子還挺大,周先生兩個孩子,都在府城,一個是給人做賬房,一個是給什麼衙門做主簿。算起來,是十分有出息的人家。 不過,過了元宵節,兩個孩子帶著妻兒老小回了府城,留下週先生和老妻,並兩個孫女在家。 到了周先生門口,門關著,外頭還上著鎖,不像是有人在家。 楊元璋一看就皺了眉:“怎麼會沒人?” 說好的要來授課,這麼大個事情,周先生不可能忘記。 楊元鼎納悶:“那點束脩,也不至於捲款跑路吧?” 張司九去敲了敲隔壁的門,等人出來,就問周先生的去向。結果鄰居想了想,說昨天他們家大門就緊鎖著,也不知道啥時候出的門。更沒聽他們說要去哪裡。 這就奇了。 如果是早就走了,那更不可能不去通知楊家。哪怕就看在楊縣令的身份上,都不可能做出這個事情。 畢竟,戶籍制度已經很完善了,周先生跑路了,還能找他兒子呢。 “翻牆進去看看。”楊元鼎提議:“我覺得事情不太對。周老頭不是沒交代的人。” 就算來不及去縣衙說一聲,那跟鄰居交代一句,請他幫忙傳個話還是很容易的,可現在這個情況—— 楊元璋沒多說,直接就撩起袍子,紮在了腰帶裡,然後後退幾步,一個助跑,身手矯健的上了院牆。 饒是那個院牆不算特別高,張司九還是被這一手給深深地震撼住了。 她扭頭,表情玄幻的問楊元鼎:“你大哥這麼厲害你知道嗎?” 楊元鼎的語氣也有點玄幻:“之前打我時候看出來一點,但沒想到這麼厲害——這就是傳說中的文武雙修吧?” 他仰著頭看著已經沒人的院牆,倒吸一口涼氣:“我忽然明白為什麼他們對我的前途那麼擔憂了。” 大概,是因為他是全家最廢材的那一個吧。 楊元鼎麻木的想。 張司九深以為然,然後拍了拍他的胳膊:“以後對你兩個哥哥好點。我覺得,有時候,做個被哥哥們帶著躺贏的人也不錯。” 楊元鼎良久點頭:“也是個好辦法。” 片刻之後,門裡響起了楊元璋的聲音,他的聲音聽起來很不對:“快去報官!周先生死了。” 張司九和楊元鼎對視一眼,都瞪圓了眼睛:這……這麼刺激的嗎? 兩輩子都沒見過這個陣仗的楊元鼎頭皮都麻了。 張司九雖然也沒見過這個陣仗,但是急診科經歷的生死那可太多了。所以她比楊元鼎鎮定一點,直接道:“你去叫人來,我在這裡守著。免得一會兒來人了說不清。” 兩兄弟都留在這裡,怕是不能很好的避嫌。 楊元鼎沒有猶豫,直接一點頭,“等我”兩個字都還沒落下話音,人都已經跑出去三米了。 張司九又讓楊元璋趕緊出來。別摸任何東西。 不過,楊元璋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