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3章 一家人 (第1/2頁)

加入書籤

張司九的話,瞬間讓徐氏紅了眼眶。 徐氏也是在這一刻,終於體會到了老人常常說的那句“女兒更貼心”是什麼意思:自己生的那兩個臭小子,哪裡知道疼人! 張司九將那二十個錢塞進徐氏手裡,轉身跑走。 至於剩下的十個錢,張司九拿出來兩個,給小松小柏一人一個,讓他們去買糖吃。 並且許諾道:“以後跟我一起找東西賣錢,每次賣了錢,我就給你們買糖。” 對於小松小柏來說,這個承諾,簡直是天上掉餡餅! 一大一小答應得毫不猶豫,一點也不知道這是開啟了自己的賣身之路,從此之後要飽受壓榨。 他們很高興。 張司九也很滿意。 然後,她又去找了招銀。 悄悄將剩下幾個錢給招銀看,告訴她自己賣了錢了。 招銀驚訝得眼睛瞪溜溜圓:“真能賣錢啊!” 她一把抓住張司九,眼睛裡爆發光芒:“帶我一個!” 張司九點點頭:“好。” 這些哪裡是小孩子啊?這都是勞動力啊!這些都是合作伙伴啊! 招銀家也有竹林盤。 而且挺大一片。 明天說不定還能賣一波蘑菇。 張司九心裡的小算盤噼裡啪啦作響。 等蘑菇不長了,就去搞點便宜的草藥賣。 也可以收雞蛋。 回頭這麼幾個孩子加起來,飲料攤子也足夠人手了! 張司九回家路上,長長的撥出一口氣:只要開了頭,就能越來越好! 晚上,張小山回來後,一家人坐在院子裡吃飯,徐氏就把張司九誇了又誇:“咱們九娘真的是能幹!竟然還真把那些竹根菌賣成錢了!她還給我一大半呢!我敢說,咱們村,可再找不到比咱們九娘更能幹的孩子了!” 張小山也驚了一下:“真賣成錢啦!” “三十個銅錢呢。”徐氏高興的給張小山夾了一筷子蒸茄子:“以前誰能想到特地去找那個?偶爾碰上了,掐回來煮個湯自己兩口就吃了。” 楊氏也是才知道這個事情。 她想了想,放下筷子,卻張口就訓斥:“九娘,你怎麼還留下十個錢?你一個小娃兒,要那麼多錢幹啥?都該給你二嬸!怎麼這麼不懂事?” 剛才還喜氣洋洋的氣氛,一下就凝固了。 誰也沒想到,楊氏不誇張司九,反而張嘴就訓呢? 而且還說這樣的話來—— 張司九一口飯哽在喉嚨口,有點難以下嚥。 徐氏看一眼張司九,連忙開口:“娘,這是哪裡的話?九娘自己掙的錢,自己全留下都該的。人家那些做針線的小媳婦小娘子的,不都是算自己的私房?” 她倒是真沒覺得張司九把錢給自己是天經地義的。 楊氏卻不認這個理:“那能一樣嗎?她才多大?她留那個錢幹啥?如果換成小松小柏,你這個當孃的,難道還給留?” 這麼一句話,就把徐氏給噎住了。 換成小松小柏,她肯定是頂多給兩個錢買糖,多的就不給了。 可那也不一樣哇! 沒等徐氏轉過這個彎來,張司九放下碗筷,挺直背脊,對上楊氏渾濁的眼睛:“奶奶,我知道您的意思。” 無非就是她和小南瓜現在是寄人籬下,更應該討好張小山和徐氏,而不是小小年紀,就想著翅膀硬了能自己做主。 這或許有幾分道理。 但也不對。 張司九不疾不徐:“但我交錢,是我心疼二嬸,願意多幹活,幫二嬸和二叔分擔。二嬸不要我的錢,是疼我,不想打擊了我的積極性。這難道不好嗎?一定要我和二嬸都小心翼翼,一個討好,一個生怕虧待了對方難道才好?” 徐氏如果但凡有一點不願意,她自然會調整對待徐氏的態度,可徐氏把她和小南瓜當家里人,當親人,那難道也必須去處處討好,小心翼翼嗎? 同住一個屋簷下,不一定非要處成母女那種關係,才算親吧? 做普通親人,做朋友,難道不好嗎? 楊氏想得太多。 而且這種強勢的家長態度,讓張司九有些不舒服。 張小山向來話少,這會兒更不知道該說啥。被徐氏搗了一肘子,這才幹巴巴說了兩句:“吃飯,吃飯。” 徐氏氣得直翻白眼:這個憨貨! 楊氏也沒想到自己會被頂撞。 畢竟之前張司九一直乖巧,她說什麼,張司九就聽什麼,怎麼也沒想到,張司九不但不聽自己的,還要頂撞! 楊氏臉色有些難看。 小松小柏都不敢造次了,偷偷往徐氏身邊靠。 張司九卻絲毫沒有怯懦:之前聽楊氏的,是因為不涉及到這種原則問題,而且楊氏也是出於好意。但如果這一次還是不懂得拒絕,那麼以後,就很難再拒絕。也很難守住自己的底線。 徐氏悄悄拽了一把張司九,壓低聲音,頗有些無奈:“少說兩句。” 張司九其實也沒打算繼續說,於是也就順勢收回目光,下了徐氏給的臺階。 徐氏又去跟楊氏緩和:“娘,九娘勤快又懂事,咱們都知道。咱們都疼她。前頭她丟了魂,您半夜去路口喊了多少次魂?這個事兒啊,怪我不好。是我沒說明白。九娘要給我錢,我都拿,留下的讓她留著買糖吃。只當是獎勵。” “你和小山要撐著這個家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