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13章 出名 (第1/2頁)

加入書籤

楊元鼎沉吟片刻之後,直接伸出了一根手指頭:“這個價格,兩根打包賣,你看行不行。” 對方一聽,喜出望外:“十兩銀嗎?行,行,行!太行了!小郎君真是個厚道人!” 說著那又把徐氏等人又挨個兒誇了一遍。 徐氏已經驚呆了:啥?兩根豬蹄十兩銀?那不是都快趕上小山一年掙到的錢了? 張司九也忍不住心口“砰砰”跳:十兩銀啊,這可是鉅款了啊!我得賣多少個雞蛋才能有這個錢啊! 楊元鼎矜持的一點頭:“雖然是頭一份,按理說賣個一百兩也不過分,但咱們都是鄉里相親的,只不過是個彩頭,也沒必要搞那麼貴。而且,楊縣令是個好官,他肯定也不樂意我們這樣靠噱頭斂財,所以,十兩銀子你就拿去吧。這個價格,不算貴吧?” 對方連連搖頭:“不貴不貴,真的不貴。諸位真是好人。楊縣令的確也是好官啊!要不是楊縣令這麼大的福氣,咱們也不能出個豬王啊!雖然楊縣令說是閹割的功勞,但沒有楊縣令,我們哪裡知道這個!咱們綿竹縣,有福啦!” 張司九:……楊三郎的嘴,真是人間第一巧舌如簧。 反正最後,對方捧著兩個大豬蹄,帶著張司九友情贈送的蹄花湯做法,美滋滋的走了。 而徐氏揣著剛到手的十兩銀,只覺得熱騰騰的,還有點不敢置信:一根豬蹄五兩銀?這個事兒,誰信哪! 她問張司九:“回頭他不會去告我們吧?我們這算不算騙人啊?” 張司九淡定搖頭:“他自己找上門來的,怎麼算我們騙人?而且價格是他開的,說明一開始他心裡預期價格比這個還要高很多,他沒準還覺得撿便宜了呢。” 楊元鼎也點點頭,跟著勸慰徐氏:“對,本來我是想要一兩銀的,但他自己張口就是十兩,那就不怪我們了。他肯定是想著壓價,才喊的十兩。所以,他肯定不會回頭找麻煩。” 說完這句話,他也有點飄:“我還是太實在了,早知道喊個五十了。他再殺殺價,那也能多好多錢呢——” 楊元鼎一臉錯失一個億的懊惱。 看著他這個樣子,張司九忍不住笑了,然後友情提示:“真那麼幹,你今天肯定就能吃上竹筍肉。你喊一兩,也是怕楊縣令回頭知道這個事情,覺得這麼做不妥當吧?” 楊元鼎摸了摸腦袋,心虛四望:“瞎說,我本來就是個厚道人,沒想坑人而已。” 徐氏摸著懷裡的銀子,感嘆:“一兩銀也挺貴了啊!畢竟普通的豬,才多少錢一個豬蹄?” 到現在,徐氏都還記得給巧娘下奶的豬蹄湯,那豬蹄是多少錢呢。 這對比之下,可不是天差地別了! 張司九正色道:“二嬸,可不能這麼想。我們沒賣高價,那是他自己願意買的。而且,我們這個豬,那是普通豬嗎?說一句是咱們大宋第一豬,他都不過分!” 楊元鼎在旁邊連連點頭。 最後在兩人的一致灌輸下,徐氏終於不惶恐了,也不覺得自家價格太貴了。 但她進入了另外一個狀態:“那這個肉,我們自己吃,是不是太糟蹋了?我們哪配吃這麼貴的豬——” 張司九:……完了。 楊元鼎斬釘截鐵:“怎麼不配?甭管什麼豬,養來就是為了吃肉的!不吃肉養它幹什麼?再說了,豬蹄是碰巧有人買,其他的肉,也沒什麼特殊的,人家也不會買的。” 就是買,也不會再出這麼貴的價格了。 徐氏想想有道理,於是又把心態放平和了:沒錯,豬就是用來吃的!今晚還吃回鍋肉! 臨走的時候,楊縣令百忙之中,還是抽出時間來跟張家人見了面。 楊縣令十分感慨:“今年這個豬,估計咱們綿竹縣要出風頭了。還是多虧了你們家養豬養得好。” 徐氏趕忙道:“還是您和三郎的法子好。我們就是出了點力,算不上啥子,算不上啥子。” 楊縣令見徐氏和張小山一點沒有驕傲自滿,就笑了:“明年的豬,也好好養,爭取養出更好的!估計接下來你們有得忙,小山,這段時間你就在家裡好好待著,養養傷,給家裡幫幫忙,年後再來衙門吧。別心急,養好了!” 張小山連忙應了,又是一頓感激。 楊縣令擺擺手,最後卻看住了張司九:“九娘啊,你可真是讓人驚訝又驚喜。” 張司九一聽這話頭皮都發麻,悄悄地往後退了一步,警惕的推卸責任:“楊縣令,這個事是元鼎提出來的!您應該誇他啊!沒有他,我可不敢這麼幹!” 她很想脫口而出:畢竟我是個窮鬼,我就是有心想幹,也沒錢買豬做實驗啊!更不要說飼料供應了! 楊縣令卻顯然很嫌棄自己兒子:“他?我還不知道他?他就是腦子一熱,想到什麼就來了勁!成了事兒,也是碰巧!倒是你,膽大心細,不然這事兒能成嗎?那豬閹割,他就做不到!” 張司九聽得忍不住看楊元鼎,內心有那麼一剎那的同情:這算什麼呢?叫做燈下黑?做父母的,是不是都這樣看不清自己孩子到底多優秀,滿眼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有多好? 楊元鼎也忍不住撇了下嘴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