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5章 畫大餅 (第1/2頁)

加入書籤

但不管怎麼說,和縣令家打好關係總歸是好事情。 用徐氏的話說:用不上這個關係最好,但萬一哪天遇到事了,也好有個門路。 張小山對這個事情沒意見,但還是又叮囑了張司九一句:“那畢竟是縣令家的小郎君,和咱們村裡的孩子不一樣。咱們還是要多敬著點。” 頓了頓,他遲疑一下,還是加了句:“萬一受了委屈,也別忍著,少來往就是了。” 張司九多少有點感動。 張小山一直都沉默寡言的,也沒表現出對幾個孩子的感情來,但今天他說這話,顯然是替張司九考慮的。 徐氏聽了這話,也連連點頭:“正是呢。” 不過,她比張小山想得多點:“受了委屈也別鬧出來,咱們悄悄的少來往,忍一忍,啊!” 那是縣令。是他們不能對抗的人物。 不過,徐氏想著楊元鼎那樣,又覺得可能也不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不過,楊三郎看著還行,挺討人喜歡的。” 張司九也覺得不會發生那樣的事情。 第二日,徐氏天剛矇矇亮就起來了,去地裡摘菜。 張司九聽見動靜,也跟著起來,然後去竹林裡找竹根菌。 昨天太小的,她沒讓摘,今天正好開啟了。加上一夜之間新冒出來的,收穫比昨天還要多。 張司九的竹籃子裡竟然裝了小半籃子。 怕碰壞了竹根菌,張司九還特地在底下撒了一層竹葉,讓這些竹葉充當軟墊,保護嬌嫩的蘑菇。 回家後,張司九被徐氏嚇了一跳:徐氏的菜,裝了結結實實一大籃子!提著都吃力! 最後,在張司九強烈的建議下,這些菜分出了一半,只留下一小半當成禮物給楊元鼎送去——本來就是兩個小孩子之間的交情,太熱情了,就顯得他們家好像討好人一樣。這樣不平等的感覺一旦建立,就很難被推翻。 菜未必值錢,只是心意。但這份心意,並不廉價。 除此之外,徐氏還背了一個揹簍。裡頭是一些最近攢著的雞蛋。這回賣了,添點錢,正好買小鴨子。 小松和小柏也吵鬧著要去。 徐氏才不樂意帶他們。 但張司九想著以後差遣勞動力的順手程度,反而一口答應了,還跟徐氏道:“二嬸,我帶他們!” 小松也挺機靈:“阿孃,我看著弟弟,聽大姐的話!” 徐氏最後被磨得不行,只能答應。 一行人出發去縣城。 進縣城,得走三里路。 小松還好,小柏很快就走不動了,開始撒嬌要揹著。 徐氏騰不出手來,張司九就將小柏背起來。 還好小柏不胖,不然張司九還真未必背得動。 徐氏揹著揹簍,一手一個竹籃,氣得直罵:“就不該帶你!光添亂!” 小柏摟著張司九的脖子,假裝沒聽見——小孩子心裡最明白什麼時候是真要被打,什麼時候是乾打雷不下雨。 反正張司九把他摟得緊緊的,他心裡美著呢! 不過,小柏還是湊到了張司九耳朵邊上,用氣音道:“大姐揹我,以後我掙了錢,給大姐買糖吃!” 張司九:……小小年紀,畫大餅的技術倒是挺厲害。 好在路已經走了一大半了,後來背了幾百米,張司九就讓小柏下來,連哄帶騙又讓他自己走了一段。 等到了縣城裡,進了城門——小柏就顧不上要人背或者抱了,他目不轉睛看著城裡的熱鬧,根本想不起來累不累。 張司九也忍不住左看右看。 不得不說,雖然和現代城市沒法相比,但是城裡的景象,也是和村裡有天壤之別的。 首先是道路,那路雖然也都不見得是什麼青磚路,但泥壓得結結實實,平平整整的,即便連著下了這麼久雨,也沒見積水或者泥濘得厲害,就知道這個路是有人維護的。 路兩邊,就是各種各樣的臨街商鋪。 而且,不管是房屋還是商鋪,都是青磚瓦房,沒有一間是稻草泥巴屋。 一看,就知道城裡的人是富裕的。 路上來來往往的,不只是有人,還有馬車,大青驢,騾子,牛車,手推車這些,也是村裡見不到的景象。 張司九有些目不暇接。 雖然沒有現代化的東西,但這份熱鬧,人氣,井然有序,還是讓人油然而然的驚歎和喜歡。 她想:如果以後有錢了,還是應當搬到城裡來。 村裡固然好,可是如果是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那還是得進城! 徐氏問人打聽了縣衙的位置,帶著張司九他們就去了。 縣衙的位置,離城門口還不算近,而且衙門附近明顯要冷清一些——或者是用肅穆一些形容更合適。 這附近,甚至沒有商鋪,空出了一大塊地方來。 顯得衙門口格外的氣派。 他們當然不能走正門。 而是繞過空地,又走一段,才到了側門處。 讓人意外的是,楊元鼎居然已經坐在門口等著了。 他就那麼席地坐著,看見張司九他們,立刻就蹦起來揮手:“這裡,這裡!” 這份熱情,簡直就像小太陽一樣。 張司九有點吃驚:“你等多久了?” 這麼早,他就在門口等著了…… 甚至昨天他們雖然約了一下,但並未說死了,張司九都不確定自己能不能來。 如果沒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