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529章 志在必得 (第1/2頁)

加入書籤

地方上的關係,勢必會錯綜複雜,想要在這樣的形勢下,讓治地能夠得到更大的發展,對於官員的能力,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不過能進入崇明殿之中的學子,皆是這次考核之中的翹楚。

梁盛在之前的考核之中,只能說佔據著中上的位置,正是憑藉著殿試之中出色的成績,得以進入前十名之列。

參加考核的武人亦是皺眉沉思,如何平定江東,縱然是軍中有著一定地位的將領,想要說出個所以然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江東軍的實力之強悍,也是有名的,長江天險,也是江東軍最大的依仗之所在。

不少官員倒是將目光投向了黃敘,黃敘可是晉國武將之中的風雲人物,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堂堂幷州軍的副將,竟然參加科舉,不過呂布承認了黃敘的名次,肯定是認可了這樣的做法。

晉國對於武將的重視,朝中的官員是清楚的,高傲的文人,對武將的粗鄙是看不上的,但是在晉國,武將是有著不低的地位的,縱然是文官在面對武將的時候,也能表現的太過高傲。

再說軍中的武將能夠取得一定的成就,這可是用性命換來的。

相對而言,文人在治理地方的過程中,不會有著軍中將領這般的風險,這也是許多百姓在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會讓孩子進入學堂之中讀書的原因,只要能夠得到官職,最起碼不用擔心安全上的問題,同樣能夠光宗耀祖。

百姓對於軍中的將士是尊重的,但是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文官的一員。

世家之人,更是如此了,憑藉他們的經驗,文人最終會成為主流,而今晉國建立不久,有著諸多仰仗武將的地方,而武將透過自身一場場的功勞,用有著顯赫的地位,縱然是文官在面對這些武將的時候,也是要保持著足夠的謹慎的。

但是當晉國的發展持續下去之後,武將的影響力會逐漸的下降,甚至於君主對軍中的武將有所忌憚,畢竟武將取得很多的功勞之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君主的。

所以在不少人看來,成為文官才是最為正確的,武將當前的位置顯要,乃是因為晉國有著戰事發生,而且戰事不會短時間內停止下來。

無論是治理地方,還是平定江東,都是當前晉國最為主要的事情。

而當晉國朝堂上的事情傳出去之後,必然會造成江東的震動,呂布將平定江東作為考核武人的題目,可見呂布對於江東已經是志在必得了,經過兩年的發展之後,晉國展現出來的實力已經足夠強悍,平定江東也是大勢所趨,若是給了江東更多的時間去發展的話,最終平定江東將會成為一件困難的事情。

趁著江東沒有更快的從最初的戰事中恢復過來,對江東採取措施,讓江東軍疲於應戰,對晉國將會有著更多的好處,其實孫權也是明白其中的道理的,江東的穩定是建立在晉國正在處於恢復的時期,畢竟呂布在之前的戰爭中,將原本屬於曹操的治地納入晉國的疆土之中,想要讓這些地方逐漸的穩定下來,還需要時間的積累。

兩年的時間過去之後,這些地方的穩定也差不多了,順勢發兵平定江東,將會成為大勢所趨,到時候,無論江東做什麼樣的掙扎,似乎都沒有了應有的效果。

晉國實力強盛,無論是軍中的將士還是治下的底蘊,都不是江東軍能夠比擬的,如何在這樣的交戰中,更好的讓晉國的大軍平定江東軍,也是極為重要的。

在兵力的數量上,晉國對吳國已經形成了絕對的碾壓,非是孫權不想擴充大軍,而是江東的實力決定了,其最多隻能支撐這般多的軍隊。

兵不在多而在於精,關鍵是現在江東軍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精銳程度上,比之晉軍都是有著不小的差距的。

雙方之間的戰事已經不可避免的會發生了,將平定江東這件事情,直接擺在明面上,其實也是晉軍在向江東軍表明了戰爭的決心,就算是讓孫權知道,提前有了防備,也是在所不惜的,這場交戰必須要發生。

至於說雙方之前的和平,不過是形勢所迫罷了,在真正的利益面前,之前君主之間所謂的和平,不過是虛談罷了。

為了利益,兄弟能夠反目,何況是江東與晉國之間還有著諸多的恩怨。

江東背棄盟約的次數可是不少,其為了能夠在亂世之中生存下來,不止一次的做出了撕毀盟約的事情,這樣的事情,都將會成為晉國發兵的藉口。

師出有名,晉國完全不用擔心這方面的問題,再說軍中的將士對於江東可是沒有絲毫的好感,而且軍中的將士對於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