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九百五十一章 投桃報李? (第1/2頁)

加入書籤

九州科技一號實驗發射場地的總裝廠房和火箭發射平臺從垂直總裝測試廠房出發轉場,「揹著」它的是火箭活動發射平臺。 活動發射平臺被稱為轉場「臍帶塔」,能保證火箭從裝配完成到發射時都保持垂直狀態。 根據李老院士的介紹,大夏現役的各型號發射平臺的規模是根據現役運載火箭的實際情況研製的。 「咱們這個發射平臺修建的十分合理,畢竟這個地址也不適合修建大的平臺,像咱們大夏文昌航天發射場那樣得天獨厚的地方實在不多。 希望咱們公司的下一個正式發射場地能夠更進一步。」 顧青聽到這話,玄武再次十分懂事的將文昌發射平臺的資訊放在了投影介面。 大夏文昌的火箭發射平臺,高近70米,相當於二十幾層樓的高度。 臺體的上表面面積達600多平方米,相當於一個半籃球場,整個平臺自重就有2000噸級。 不但有移動功能,還有保護作用,甚至在這個文昌的火箭發射平臺,火箭可以直接轉場且所有連線狀態不變,到發射區後直接進行加註發射,縮短在發射區的測試時間。 這誇張的實用能力,很明顯就是一眾工程師和科學家們焦白了無數頭髮換來的。 不過顧青也並不羨慕,畢竟發射場地可以砸錢再修建更好的,但火箭、衛星這些東西卻不是那麼好弄的。 也不知道大夏航空航天工程的大佬們是「施捨善心」?又或者是那位大大真就如此給力,一直在為九州科技開綠燈,反正就連顧青都不相信自家的火箭能用上由大夏航天科技集團六院自主研製的那臺130噸級重複使用液氧煤油補燃迴圈發動機。 這玩意兒公佈也就才兩年多的時間,居然這麼快就能「下降」到商用,實在是…… 「是害怕我們公司在發動機領域也開始攻堅嗎?」 帶著些許感慨,顧青將目光投向不遠處的發射臺。 傳統的液體火箭發動機工作在高溫、高壓、大振動的惡劣環境,均按一次性使用設計。 而這款迴圈發動機則是大夏為新一代運載火箭重複使用打造的天地往返動力裝置,設計團隊提出了發動機重複使用10次的目標,除易更換的點火裝置外,其餘元件均可重複使用。 並且根據研發團隊的介紹,這款發動機僅用一年時間完成了從方案設計到全流程演示驗證的研製流程。 外人一聽只會覺得不明覺厲,但顧青卻知道為什麼這個發動機的研發流程這麼快。 因為這個發動機的大部分零元件都是在九州工業軟體平臺上進行設計的,並且不少零元件都採用了3d列印、自動化焊接、智慧裝配這些新工藝技術。 雖然自家公司的研發團隊也能在差不多的時間弄出更好的火箭發動機,但是考慮到官方為了讓自己公司「和諧發展」,願意「共享」這些高精尖技術,年輕的顧老闆自然選擇了同意,並且付了賬。 畢竟顧青也清楚高層的顧慮,要是一家大夏境內的民營科技企業把火箭整體技術也給弄到世界前列,那隻要再「稍微花點時間」研發下導彈相關技術,立馬就會成為全球最頂尖的軍火頭子。 那不是大夏官方願意看到的,因為全球最大的五個軍火商不允許還有第六人存在。 至於說是哪五大? 當然是五常大米。 在參觀、瀏覽檢查了兩個小時之後。 「總裝測試那邊的進度如何了?」顧青突然問道。 李論身旁的某位博導拿起工作平板,很是熟練的劃了幾下,隨後神情頗為高興道:「一切順利。 並且已經在安裝衛星這 些裝載物,六院自主研製的那臺130噸級重複使用液氧煤油補燃迴圈發動機很不錯,每一臺的效能資料都在合理區間,沒有其他特殊情況。」 看著自己學生如此不爭氣的模樣,李論冷哼一聲道:「這有什麼好高興的?用的是咱們公司的工業軟體,機床用的也是國內最頂尖的,聽說工作機械臂也是咱們公司特殊售賣的那一批,再加上百分之三十以上的零元件都是3d列印,出廠也會經過多重檢測。要是落到我們手裡還有問題,我不得回去罵他們一頓?」 被李論訓了一頓,這位博導臉色一曬,隨後尷尬的點了點頭。 他明白自家老師並沒有在開玩笑說大話,而是真的會做出這種事情來,畢竟自家老師是大夏火箭領域的執牛耳者,回去大夏航天科技集團的那幾個院,就沒有一個高層敢不聽話…… 剛剛進門的李由,在聽到這位老院士的冷言冷語時,很是自然的笑著為那位博導遞了個臺階。 他說道:「我們半導體部門研發的穩態微聚束ss1mb光源在3d精雕列印方面有極其強大的優勢,所以現在大夏很多精雕公司,還有那些從事高精尖製造的公司都在請求我們的效光科技對外授權這個光源裝置。 大夏航天科技集團也是我們這個光源的資深合作方之一,所以這些深入合作才能這麼有序進行下去。 如果咱們需要的這些重要裝置出了問題,大夏航天科技集團也不會願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