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九百五十七章 衛星事 (第1/2頁)

加入書籤

“啟明一號、二號、三號軌道測試透過,以適應單區單軌位工作改進為可適用於多區多軌位工作的設計,可以適用於軌道上現有的全部軌位。” 眾所周知,現在的外太空也不安全,時不時就有某些出故障的裝置會十分恰巧的準確墜落到空間站、大衛星這些裝置上,所以良好的軌道機動能力,不僅可以使衛星在執行任務時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間,還可以考慮安全需要的同時多次進行軌道調整。 此外,為了足夠的獨立自主,不再關鍵時刻被要挾,九州科技的衛星擁有極高的適應性和相容性。 核心裝置全都是九州科技內部生產,或者是找大夏航空航天集團、衛星研製等部門、研究院去進行合作,底線就是不出國門,修整好一臺衛星。 同時,九州科技衛星研製團隊透過對衛星架構設計以及硬體與軟體的通用化、模組化設計等手段,使得衛星平臺的硬體裝置與主要軟體系統功能完備、適應性相容性強,以後在太空中遇到危急時刻,甚至可以進行“棄車保帥”的操作,又或者是把自家衛星的零件臨時加裝在其他衛星上,實現緊急“修整”。 對待這三顆衛星,顧青最重視的是主衛星啟明三號資料中繼衛星。 因為這顆衛星最主要的任務是為載人飛船和載人空間站提供天基遙測和資料中繼服務,例如天地通話、交會對接、出艙活動、基地修建等重要任務在未來都會這顆中繼衛星以及它的兄弟們為主來完成,以保證各飛行器的測控和天地雙向資料影象傳輸。 而且這顆三號中繼衛星現在也可為中低軌具有實時大資料回傳需求的航天器提供服務。 在十年前的衛星發射任務中,全球各國、各公司,不論是大國還是小公司,在做這個任務的時候,都會派出遠望測量船,配合海外陸路基測控站,執行海基中繼傳輸任務,出航成本高,測控弧段有限。 而有了中繼衛星,就可以不依靠這些複雜的方式,直接搭載衛星的中繼終端,在中低軌道執行的過程中,直接透過中繼衛星衛星進行測控與數傳。 大夏航空航天集團是有中繼衛星的,也讓九州科技用了很多次,但這東西再怎麼好用也是“別人家的”,所以在挖了這麼多人才之後,九州科技的航空航天部門就讓衛星部門加緊研製著中繼衛星。 雖然是三顆衛星,但每一顆都有自己的任務,每一顆衛星展開的背後,都是數百人甚至數千人團隊正在加班工作…… 這也是為什麼顧青都不蹲實驗室,而選擇在這幾天奔波的原因。 當下,距離藍星地面3.6萬公里外的太空又多了一顆中繼衛星,當它加入九州科技的衛星系統大家庭後,會發揮出遠超過單一衛星的作用。 未來,它的工作會越來越多,提高載人航天器、中低軌航天裝置的資訊回傳時效性、在軌執行安全性和任務實施靈活性,都將是它的主要任務。 而九州科技6g通訊g工程部門負責人贏數、李存、王友等人,則是帶著自家部門的團隊,吃住在發射場地指揮中心的隔壁衛星任務辦公區域和自家部門中心辦公室。 有的人已經長達三天不睡,而有的人已經有大半年沒有回過家,真·吃住在公司,把公司當家。 明明只需要二十分鐘就能到達公司安排的宿舍,但他們情願把這二十分鐘用在排除bug,找老院士們取經解惑這些事情上面。 衛星研發與製造部門的負責人詹坤戶在看到自家老闆臉色嚴肅了半天卻沒有任何改變,還是看不下去,選擇了出聲,讓氛圍輕鬆下。 他指著三號中繼衛星的指揮操作介面解釋道:“我們當初找航空航天集團的工程師們取經,他們的中繼衛星是由東方紅四號平臺研製的,其中最關鍵的是負責捕獲跟蹤的天線。 這兩副天線提供了衛星大範圍、高精度捕獲跟蹤目標使用者和為使用者提供高速數傳的功能。 而這兩副天線的效能至今仍是國際領先,也是我們目前還比較薄弱的技術點,所以我們使用的是大夏航空航天集團贈送給我們的成品。 而大角度轉動這些技術試驗的驗證,要在真空環境下,進行數以萬計的往復試驗,才能保證其使用壽命滿足指標要求。 我們目前的真實實驗資料並沒有大夏官方的多,之所以能夠在今天上星,更多的還是依靠靈境生態的模擬實驗功能,也正是因為可以在靈境生態的模擬實驗室多開上百上千個實驗模擬,所以才能取得足夠多的實驗資料。 只不過在我們的工程師和研發團隊看來,這些實驗資料再多,也仍然是虛擬世界執行的結果,並不能像現實實驗那樣有絕對可信的參考率。 所以此次的三核心衛星發射,是我們所有團隊最焦慮的事情,顧總您需要理解航空航天專案不同於地表實驗專案,它們有著極為特殊的環境要求和實驗資料要求……” 詹坤戶幾乎是一一細數著此次發射任務或許會出現的事故以及技術難點,生怕自家大老闆因為這次的重要發射任務失敗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