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冰! (第1/2頁)

加入書籤

探月著陸器上面有一個特殊的空間,雖然原定的是將這個空間設計為乘員艙,但是在探月著陸器上面,它被當做了貨倉之一。 當三輛探月車從探月艙當中行駛出來,並且在月面上壓出一道道痕跡的時候,有不少指揮中心的工程師暗自捏緊了拳頭。 這個星球,別人能踩,能派探月車壓,他們也能做到! 在幾十年前那個還沒有太空探測器的年代,因為潮汐鎖定,月球繞藍星公轉與自轉的週期相同,因而藍星上看到的月亮總是一樣的,月球的背面對人類而言一直是神秘未知世界。 當九州科技的探月車拍攝照片和影片向藍星傳輸過去,九州科技的指揮中心眾人看到了一個與月球正面完全不同的異星球。 崎嶇不平的地面上,遍佈著坑坑窪窪的撞擊坑。 並且,它還是“永暗區”。 顧青在指揮中心,和其他工作人員一樣,抬頭仰望著指揮中心的大螢幕,就像是古人仰望星空。 月球背面的奇觀,引發著九州科技無數科學家工程師的好奇心。 隨著科技的進步,他們終於能將不依靠其他機構的資料,自己操控裝置,揭開這永暗區的神秘。 在探月車回傳的資訊當中,沒有風,沒有云,沒有氧氣的世界的荒涼世界呈現在所有人眼前。 正面是高達127攝氏度的滾燙日照區,背面卻是零下173攝氏度的冰冷陰影區。 撞擊行程的環形山,就像是在陰影世界中爬行的詭異暗蛇。 而一輛探月車,卻是在不急不緩的向這些詭異暗蛇衝去。 待它固定在一處山坡之下的時候,指揮中心所有工程師和科學家的呼吸都陡然一滯。 冰! 隨後,探月車底部伸出了一個極為靈活的機械臂。 它的末端伸出了特殊金屬製作的小鑽頭,這個鑽頭在攝像頭的拍攝中,泛著淡淡的幽光。 “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月球冰或許硬度不同……” 因為資料傳送還有一定的延遲,所以這些操作都是由探月車內部的智慧核心模組進行處理,是最真實的無人操作。 當鑽頭被平穩放到月球地面那疑似冰塊的物質上面,隨後鑽頭啟動。 沒有空氣作為介質,聲音只能在月球車本身自帶的傳導器上面進行收集。 當一部分物質被放入探月車之後,很快,簡單的檢測結果就被髮回到了藍星地面的九州航空航天指揮中心處。 在一部分成分檢測檔案中,顧青和其他九州科技的航天工程師與科學家們都清楚的看到了這樣一段描述。 【水(化學式H?O),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無毒,可飲用】 這個在常溫常壓下呈現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也叫氧化氫。 但此時此刻,它也是九州科技指揮中心所有的航天工程師與科學家們關注的最為熱切的物質。 有一位工程師低聲向身旁的同事說道:“在永暗區中,因為太陽永遠不會照射,所以溫度低於冰點,月壤和月岩逃逸的水蒸氣都會被凝結成冰。 現在它被證實的確存在,那隻要探明儲量問題,就完全可以成為我們進行太空探索的選址基地!” 只不過這位同事的意見好像並不同意,他推了推眼鏡框,眼睛緊盯著指揮中心大螢幕上的畫面,頭也不回地說道:“看到這個資料沒有?月球背面的地殼厚度的確較正面更加要大一點,這證明背面地表相對正面更接近月球的內層,但是也比較容易被撞擊事件覆蓋,形成了更多的撞擊坑。 看這些撞擊坑的分佈極度不均勻,有的密集在一小片區域,而有的則較為孤立,所以我們如果要在背面建立基地,目前是無法透過地震地質學來選擇一個優秀安全的基地建造地區。 還有你看東南方向,全都是由隕石撞擊造成的射線平原,這些射線平原呈放射狀向四周擴散,由於相對較年輕,且沒有被侵蝕,所以地質結構鬆散、分裂,也不適合被選擇為基地建造地區。 我們選擇的著陸地是月球背面的低窪區,這些區域形成於古代火山爆發噴發所形成的裂口,經過數十億年的侵蝕後逐漸形成了多處低窪地形。 這些低窪地區相對平緩,是理想著陸區域,但是當初大夏航天集團的嫦娥四號著陸背面之後,也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地質監測,所以我們目前也不清楚,低窪區能不能作為月球基地的建造區。” 能夠在這個指揮中心工作的,就沒有一位是行外人。 只是會由於分工不同,對某些專案的認知淺薄一點,但認知淺薄一點,也不代表人傻。 這位年輕科學家只是簡單說了這麼幾點,那位原本還興高采烈的訊號工程師就沉默了些許。 而在這些工程師與科學家的交流當中,李建看向月球背面影片的眼神最為投入。 他看著這些猶如影視電影中的惡劣場景,卻是恍然想起了七年之前的經歷。 因為一些特殊原因,他沒有成功進入嫦娥專案的更高決策層,選擇了離開大夏航天集團,來到九州科技。 等到夏陰星曆101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