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月球地質 (第1/2頁)

加入書籤

在九州科技航空航天部門與鈦坦星部門聯合建造的一座實驗室大樓裡面,有五個透明的玻璃瓶被機械臂從恆溫無空氣的箱子裡面拿了出來。 有一個瓶子裡面裝著形如米粒般大小的幾塊毫不起眼的黑色石頭,另外四個瓶子裡面裝著的都是一點點黑色的粉末。 玻璃瓶子裡面充滿了氮氣這種惰性氣體,甚至整個實驗操作室裡面都充滿了這種特殊的惰性氣體,只為了保護瓶子裡面的黑色小石頭和粉末不被空氣汙染。 九州科技航空航天部門登月專案核心工程師劉唐,在實驗室外的操作檯上,小心翼翼的操作著機械臂緩緩將玻璃瓶開啟,然後從裡面取出兩塊黑色小石頭。 將黑色的小石頭放好儲存之後,他接著取出了一個瓶子裡面的黑色粉末。 此時此刻,他的手堪比外科手術精英醫師。 因為這些東西都不是普通的石頭、粉末,它們是珍貴的“天外來客”。 1份月球岩屑樣品和4份月壤粉末樣品。 “美利堅的月壤樣品採自6個登月點,前聯的樣品則是採自3個登月點。 大夏航天集團選取的取樣點與它們都不同,所以有著不一樣的地質背景所以。”一旁的工程師研究員李源,對身旁的青年說道。 或許是看到對方的眼眸中有一絲疑惑,李源還頗為貼心的解釋道:“因為月球上沒有水和空氣,白天溫度可以達到100多攝氏度,晚上背光處,又會驟降至最冷的零下200多攝氏度。 這巨大的晝夜溫差使得月球岩石極易崩解,而且自從月球誕生以來,有龐大量級的隕石撞擊著月球,頻繁的撞擊,讓月球岩石只能保持風水的常態,因此在月球表層有很多碎石頭。 不過目前總體來看,月壤與我們藍星地面上的土壤還是有著非常巨大的差別。 我們的研究原則是儘量保持樣品的完整性,使用高分辨的透射電子顯微鏡和原位微區二次離子質譜來展開研究,側重微觀尺度的礦物結構和化學成分兩方面緊密結合來研究月球樣品。 損耗較少,雖然不能原樣返回歸庫,但是一克樣品都足夠我們研究數年時間,以此來發揮這些珍貴樣品的最大價值。” 饒是研發資源豐富如九州科技,在面對月岩石塊和月壤的時候,都會如此小心翼翼,甚至在得到大夏航天集團的贈予之後,一直都選擇無微損的樣品分析手段進行分析。” 顧青清楚的知道,今天如果不是因為自己來親自檢查工作,恐怕這些位工程師和研究員們都不會開啟新材料。 畢竟月壤粒徑大多隻有0.1—0.4微米,很多比環境健康的PM2.5還要小。 等到最原始的樣本被提取出來之後,月球地質學專家羅宋,才帶著劉唐、李源這兩位工程研究員進行綜合比對。 顧青沒有催促他們動作快點。 作為九州科技的掌管者,他坐在實驗室的觀察室裡,享受著人體工程學座椅的按-摩,聽著舒緩的大夏古琴彈奏樂,舒緩心情。 這是九州科技心理診療師胡婷,交代的一個診治專案。 每個禮拜必須要進行六次,總計三個小時以上。 索性等待的時間並不久,顧青剛覺得腦海有些許輕鬆的時候,公司高薪聘請,甚至為其量身定做維生搖籃的月球地質學專家羅宋,拿著一個如同資料夾造型的平板,走進了觀察室內。 “顧總,最終對比結果出來了。” 將音樂關閉,按-摩功能停止,顧青站起來,接過對方遞來的平板,然後伸出右手:“幸苦羅老和各位工程研究人員了。” 羅宋握著年輕的右手,臉上卻是一臉嚴肅道:“這事並不辛苦,建模資料的檢索、錄入才是最辛苦的,畢竟天工和靈境生態可以互幫互助,但最基礎的資料還需要我們來填充。 這段時間已經有幾位研究員承受不了壓力,選擇主動減少資料校對工作。” “當然,我們並沒有因此而耽誤任務結束驗收時間。” 人畢竟不是機器人,顧青對於有人退縮這事並不感到意外。 有舍就有得。 那些人不願意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工作當做,獲得了輕鬆,但同時也就失去了快速晉升資格罷了。 他不是聖人,更不是主宰人心的神。 顧青從來就沒有將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地位看得有多麼重要,同樣,也沒有將專案重要程度與人心做等號。 “我的眼睛有些累了,接下來的彙報,就讓劉唐和李源來幫我一切做。” “沒有問題。”面對這位早就可以頤養天年的老爺子,顧青根本就不可能強迫要求對方。 劉唐是一位身高一米八三的東北青年,但不知道是不是在西蜀蓉城這邊呆的時間太久了,他做彙報的時候,口音更多的是帶著西蜀語腔調的大夏普通話。 雖然這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給顧青做彙報,但這位東北青年並沒有手腳顫抖。 在顧青的觀察中,對方也就是呼吸快了那麼一點。 “透過研究月球樣品的奈米礦物學特徵,考察宇宙射線侵蝕的強度以及撞擊成因礦物的組合、形貌、形變特徵和期次。 我們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