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會議 (第1/2頁)

加入書籤

從掌控者的身份上看,大夏人掌握了兩座空間站。 大夏空間站的天和核心艙,以及如今正式在軌的九州空間站天樞號核心艙。 前者天和核心艙,已經面向毛熊、歐洲大陸部分合作者、大夏周邊部分合作者、大戶地區次一級強國,甚至是欠發達地區的官方航天員開放。 充分利用這些地區的人力和財力資源,透過兔子家傳的賣座位門票方式,實現了盈利,並且也切實收攏到了一批航天人才精英。 而九州科技的九州空間站天樞號核心艙,自從升空之後,九州科技的航空航天專案高管層、九州科技高管層,在接受採訪時都沒有明確的談及,只是表示:“會協調各方資源,與志同道合的的夥伴們攜手並進。” 十一月十九號深夜十一點整。 九州科技的航空航天部門總部指揮中心、西南新科航天發射場指揮中心、鈦坦星部門指揮中心,這三大指揮中心的高管層都佩戴好了SR1眼鏡,在每一個指揮中心的虛擬操作檯上,都有另外兩大指揮中心高層的虛擬建模。 而在虛擬與現實交接的中央,顧青臉色沉穩矗立。 面對一眾博士、博士後、院士、頂級工程師,他開口說道:“航天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說過一句話:藍星是人類的搖籃,但人不能永遠被束縛在搖籃裡。 按照空間站設計規劃,我們的九州空間站,註定將成為本世紀上半葉,載人航天在軌駐留、在軌科學實驗新紀錄的創造者,也將成為藍星載人航天長期飛行、未來深空載人飛行技術的奠基者。 在未來的數十年時間,對於每一位有志於星辰大海的大夏青年、藍星青年而言,都將是黃金時代。 而我們,也將因為太空生物醫藥的大發展,擁有更健康的體魄,更長的壽命,去擁抱更多可能,創造更多奇蹟。 感謝大家這數年如一日的專心致志,從界碑,到半導體SS-MB光源引領的九州工業體進步,空間站的發射是里程碑,但同時也是我們新的起點。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簡短的開場,很快就將眾人的情緒調動起來 畢竟為了九州空間站天樞核心艙上天,他們是真真切切沒睡過幾晚安穩覺。 如果不是靈境生態的實驗室伺服器引數足夠強大,鈦坦星部門和特殊裝置研發中心提供的材料和零部件足夠優秀;如果不是智造工廠的“員工”不需要休息,如果不是高強度的壓力和奇蹟…… 或許是看到有部分人的神色恍惚,顧青感慨道:“在未來,設計與製造流程所需要的時間將會被大幅度減少,只要靈境生態實驗伺服器的資料越來越完善,我們可以將很多專案分成數百個甚至數千個實驗室,同步進行。 材料與結構,還有那些奇思妙想,已然是我們專案突破最需要的要素。 而這種創造性的工作,智慧程式AI無法做到,只有我們人類才能有這種思想的閃光。 很感謝大家,在這個專案上貢獻了一個又一個閃爍的思維亮點。 後續的微重力調整結構調整、空間站各實驗艙研發設計、太空實驗等專案,我們的九州速度,或許會讓全世界震驚。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人。 因為諸位。 感謝諸位。” 一個鞠躬,讓三大指揮中心不約而同響徹掌聲。 雖然沒有所謂的“思想建樹”也沒有什麼組織綱領,但多年運營下來,顧青已經成為了許多實驗人員工作上的導師,生活中的摯友。 九州空間站專案負責人之一的楊市匈。此時也是臉色激動。 短短時間,他就看到聯合設計的科技造物被製造出來,並且成功昇天。 這不由得讓他在激動之餘,想起曾經工作的地方,那按部就班的流程,雖然是穩定,但卻壓抑得讓人不敢做出太過優秀的成果。 還有這比外界知識還要多的開放技術,保密技術,已經讓他無法割捨。 九州空間站由天樞核心艙、微重力機構、各大實驗艙和資源艙、醫療艙等幾大結構組成。 空間站的建設一共分為三個大階段,天樞核心艙入軌道標誌著第一階段開始正式推進,而天樞核心艙科技同時對接六個艙室,進行最大程度的擴充套件。 同時,天樞核心艙作為九州空間站的大腦,肩負九州空間站的各艙管理和各設施總控制的重任,也是接下來九州航天員長期駐留的主要生活場所。 這也是為什麼在發射結束、天樞核心艙確定入軌並且展開的太陽能面板確定可以正常使用後,顧青會帶著三大指揮中心的技術人員開會的原因之一。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期待後續工作的展開。 當然,今天耽擱大家的寶貴工作時間來開會,除了咱們三大指揮中心近距離交流情況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議題,需要大家參與。” 面對眾人頃刻間變得嚴肅起來的目光,顧青依舊保持微笑道:“大家也知道我們九州空間站發射任務結束後,會開始同步探月工程。 空間站的建設與平常工作、運營維護需要優秀的航天員、科研工作者,而探月工程後期月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