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缺陷 (第1/2頁)

加入書籤

他臉色感慨,繼續說道:“九州智慧家電機器製造廠從第一座製造掃地機器人和智慧洗碗機的工廠開始,就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第一座工廠每個月,每個季度都有新廠房修建,新員工培訓入職。隨後第二、第三工廠同時施工建設,在當時,公司高層達成了極為冒險的決策,那就是將所有錢投入到研發與製造,一位高階技術員工的工資比中高層管理的工資高,都是常見。 當時我見識到了可怕的現實,大夏持之以恆的義務教育和教育擴招,帶來了無數年輕工程師和技術工人。 他們需要的薪酬僅僅只有國外同行業的三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十二萬夏元就可以僱傭一位高材工程師,一千萬就能組建出一個非常優秀的團隊。 而我司當時還是所有媒體和投資人都看好的網際網路企業,透過界碑,我們賺取到的夏元都源源不斷的投入到製造業當中,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顧總領導著我司系統軟體工程部門的精英們深入每一個製造環節,採集資料、學習工業軟體的使用和研發,為以後的九州工業軟體平臺奠定了基礎。 當網路系統軟體工程師、資料工程師、來自大夏理科高校各大工業的工程師們常期聚集在一起,隨著我們在智慧家居電器製造領域不斷的研究探索前進,在研發與生產過程中,天才們的智慧,在顧總的點睛之筆下,研發出九州工業1.0的雛形。 系統軟體與各大感應器成為我們的眼睛與大腦,機械臂與各類裝置成為我們的雙手,最後我司自研工業軟體填上了工業領域的最重要一角,九州工業1.0在我司工廠內部執行之初,就實現了真正的降本增效,員工們也從體力勞動,更加快速的過度到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有益結合的階段。 當我們將九州工業1.0授權給合作伙伴企業的工廠之後,當年,所有開始使用九州工業1.0技術標準的工廠,都給出了遠超往年同期的報表,不僅降本增效,產品品質和質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比同行未使用我司工業1.0技術標準的產品,拉出了消費者肉眼可見的差距。 只不過受限於行業特殊性和技術專利壁壘以及人才儲備、技術應用領域這些問題,九州工業1.0還是隻能滿足半導體和部分製造業的生產製造。 我司負責工業專案的工程師,現在已經有數十萬,他們在各大工業領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掌握,團隊科研攻堅能力,每一次都會突破我對他們的認知。 結合人工智慧和本地超算以及雲端資料處理,將目前能夠收集到的合法經驗與技術整合最佳化,九州工業2.0才終於誕生。 只不過由於技術限制和工藝特殊性,目前九州工業2.0只能整體佈置,無法拆分。 是的,九州工業2.0將無法像九州工業1.0那樣拆分到部分工業製造環節,由於使用工藝進行了大幅度最佳化升級,所以九州工業2.0不僅是一套技術標準,還是一座完整的智慧工廠。 比如生產線除了有已經足夠智慧的印機、焊機、檢測裝置,還有全自動外掛、焊接裝置、特殊零部件全自動安裝。 每一個檢測環節檢測出的問題,都會在極短的時間內上報伺服器,伺服器的智慧程式ai與工程師團隊們會在短時間內給出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並將方案資料回傳給生產線,生產線會及時調整相關資料。 從工廠的整體處理環節上來看,自上游系統錄入生產計劃後,工廠智造系統就會進行智慧排產,不僅會劃出交貨期,還會精簡最佳化生產環節,減少生產週期的同時,最佳化庫存,系統給出的生產計劃不僅可以準確到每一道工序、每一臺裝置、每一分鐘,也會將這些計劃標準真切落實到生產之中。 而九州工業軟體除了會處理工業製造過程中的專業問題,還會將資訊共享,把多種資料格式的3d圖形、工藝整合到最優,最符合當前工廠的製造流程中,減少人工干預時間,提升效率。 當然,在此過程中,我必須要告知各位朋友,工廠智造系統會收集製造過程中會產生的各種資料,也只有資料採集的足夠多,系統才能更好的控制質量,為產品單機檔桉提供基本的質量資料,為質量追朔提供依據。” 說到這裡,在無數企業高層翹首以盼的目光中,羅松堂背後的大螢幕總算是開始播放起使用九州工業2.0技術的工廠介紹影片。 不論是需要極高潔淨環境的半導體無塵廠房,又或者是需要大型起重裝置、特殊運輸管道裝置的重型工業廠房,都有各種和市面上常見不同的裝置與機器人、機械臂在協同合作。 工程師們也不再是穿著普通的無塵服、工作服,而是穿著類似今天提供的宇航服這些特殊套裝。 影片裡還有這些工程師的第一視角,在虛擬現實增強技術輔助下,工程師們不僅可以看到裝置外部表顯資料,還能看到這些裝置內部每一個零件的工作狀況,甚至每一個原材料在加工過程中的小小變動,都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