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人才 (第1/2頁)

加入書籤

也不是沒有人表示過對這些“不合常理規矩”的抗yi,但是當這些kang議被捲入頭腦風暴會議,最後剩下的只有歎服和某種順從的思維姿態。 顧青在面對各行各業的領頭人物時,的確沒有一次表現自己對這位領頭人物所在行業的專精,但是當討論開始之後,他總能在這些領頭人物都忽視的地方,找到新路徑。 並且在接受新事物、新理論這方面,別人如果需要半個小時,他僅僅就是過一遍,便可以熟練掌握並且運用。 時常有專業大老在看到顧青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用幾天的時間就從小學生跨越學習到博士的程度,深感凡人和天才的察覺是不能用常理解釋的。 而這種感慨,在不久之後看到顧青超越自己所掌握的領域,向更上一層攀登時,感慨便會化作歎服。 至於不讓摘抄黑板內容,則是顧青曾經說過:“我不希望你們將我的思路和想法全都一股腦抄過去。 知識是寶貴的,但我深感學習知識和自主專研探索的這兩個能力是比現成抄襲知識更珍貴的能力。 今天抄我的思路,明天我不在,或者說我們找不到科研難關的思路,那該怎麼辦? 公司發展停滯,一年一年靠舊有科技專利來盈利,用堆料來對消費者客戶們表現自家產品的‘升級’? 我們大夏科技產業需要的是踏踏實實的創新,而不是名頭上的創新進步。 我希望諸位可以和我一起攀登高峰,而不是沿著我開闢的道路,只知道埋頭趕路。” 這句話被九州科技的技術核心高層們深深的刻在腦海中,每當有氣餒、妥協情緒產生的時候,都常常會拿出來勉勵自己。 當顧青開始寫第二版內容後,黑板上的內容風格已經徹底開始“不當人”。 除了有甲骨文之外,黑板上的內容裡甚至有大夏古代殷商王朝出圖青銅器的符文。 顧青在書寫這些文字和符文、符號時,不僅寫的十分熟練,還會解釋含義、讀出古音。 現在對大夏唐朝以前朝代文字的讀音和釋義,有不同的構擬流派。 古代沒有錄音裝置,並且夏字不是單純的幾個字母,所以不能用發音圖來記錄語音發出的狀態。 在這個會議室裡也有那麼幾位在古大夏語發音方面有過研究的大老,他們研究古大夏語發音最基本的材料是《切韻》,其次是韻圖。 在有記載的王朝歷史,藍星所有民族的語言文字發展數千年,唯獨只有大夏的書面文字有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而讀音是釋義,還是有一些斷檔差距。 顧青所讀寫出來的大夏古語不僅有複子音,還有次要音節,母音與子音也並非是統一安排,反而是有些符號文字十分拗口,有些則十分簡單,甚至能簡單到就像現代語氣字詞一般。 那幾位有這方面研究的大老透過事理檢驗、語境推斷和互文見義這些方法,驚駭的發現,顧青自述“自研”的讀音,雖然聽起來拗口,但比國際上已經認可的某些流派還要自然、正確。 甚至有人懷疑顧青是否是有“血脈反古”這種神奇的“天才病”。 第二版內容的書寫,會議室內不再有各種思路交鋒的戰爭氛圍,所有人都成了學生,靜zuo思索著青年導師的講解內容。 九州科技內部科技研發部門的負責人們,雖然眼神還比較清澈,但思路也開始逐漸緩慢下來。 除了這些“人類”之外,不時會有機器人進出,它們悄然無息中,會給人們添好茶水,會關注某些人的身體狀態,在第一時間給於藥物或者急救。 是的,急救。 曾經有一位在九州科技還沒有調整好身體狀態的夏科院老院士,在第一次參與頭腦風暴時,就突發了腦血栓。 如果當時沒有生物醫藥部門的大老配合機器人給於的藥物和裝置,恐怕當天九州科技就要被夏科院施壓…… 而這位大老,如今已經成為了顧青的忠實粉絲。 除了過年會回去和家人們團聚過節之外,其他時間,這位老人要麼在實驗基地搞科研,要麼就是在九州科技的新人學堂裡,給這些預備入職九州科技的新人們教授基礎知識。 第二張黑板寫完,一個半小時過去。 第三張黑板寫完,卻是已經夕陽西斜。 整整一個下午,顧青從6g整體系統的構建,到主幹專案、主要科技研發方向的探索基礎,再到材料、通訊、計算機、訊號裝置這些大方面的預桉,九州科技的核心技術高層們逐漸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隨後,這些部門的核心高層與負責人們開始探討需要進行的實驗、大致所需經費、研究資源,還有最重要的借人。 “李哥,雖然在公司裡面稱您為‘哥’是有些不和規定,但是這次弟弟我真的需要你們半導體部門的幫助,就那個叫張三的中年漢子,雖然他有前科,在裡面住過幾年,但是他當時也是因為不懂法律,才被人陷害造成了犯罪事實。 他對訊號放大器、接收器這些通訊裝置的研究很有實力,在你們那裡搞半導體,雖然是因為他搞半導體裝置也有一些東西,但是看他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