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八百二十九章 固態電池路線問題 (第1/2頁)

加入書籤

今天鈦坦星部門的固態能源研發室與機甲研發部門正在開一個聯合會議。 這些天來,顧青在航空航天部門盯了一段時間之後,其他時候基本上都在開會。 不是那種領導講話先說一點,再說兩點,最後還要總結半天的老太太裹腳布,而是每次都需要全神貫注進行頭腦風暴思考的專案核心會議。 其中有找官方取經的火箭專案保密會議,也有逐月星艦專案所需要專案的研究會議,更有透過遠端手段參與的某些保密實驗室開的會議…… 人,一旦站到了某些行業的頂點,他就會像這片森林最高的大樹,需要經歷和接受的影響就會比其他小樹更多。 更何況顧青領導的團隊早已不是一個兩個行業頂尖團隊,而是一群…… 在外部那些單位的保密會議上,顧青帶領的團隊,幾乎是每次都要接受各種糖衣炮彈的轟炸,才能離場。 而在這種內部會議上,大家按照規劃推進專案,倒還好。 才怪! 參與機甲能源專案的人,資歷老的還能沉住氣,資歷淺的,此時根本就是焦頭爛額,抓耳撓腮。 “固態電池與液態電池最大的不同在於沒有液態電解質,而我們可以把負極材料從現在用的碳基,跨過矽基,直接過渡到終極方案——鋰金屬,因為它才能極大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 但鋰金屬,需要一種固態電解質,它的導電效能需要與液體大致相同,但能抵制鋰枝晶的形成,並且不會與金屬鋰發生化學反應。 美利堅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大不列顛的劍橋大學、以前我之前工作的夏科院,這些郭嘉級研發勢力都在對這個物質進行探尋。 而在全球科技企業中,不論是造車的豐田,還是做供應商的寧德時代、quantumscape,它們也在孜孜不倦的追求這個物質。” 從夏科院挖,不不不,是被九州科技研發速度驚詫,研發能力所折服的夏科院某位大老,正在身後的黑板上寫寫畫畫的同時,解說著固態電池的難處。 一個三角形在黑板上。 △ 秦教授指著這個三角形,感慨道:“在固態電池的研發路線上,其實國際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分化,這是大家所持有專利和技術領先優勢不同導致的。 霓虹和高麗如今正舉國之力推進硫化物材料技術路線,而西方歐洲與北美的企業和研發部門正在走聚合物的路線。 至於我們大夏,大多是在走氧化物路線。 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的,只是說大方向是這麼在做,其實實際上,也有不少公司在做著與國內完全不同路線的研究,而其中以北美為甚。 他們的公司多,融資渠道也多,所以有資本足夠推進多條路線,只不過近些年美股熔斷、暴跌和異常拉昇中,不少公司已經宣佈破產。 而霓虹和高麗由於近些年金融危機爆發,變賣了太多專利,所以目前研發進度已經有所停滯。” 老教授對行業的認知,由於沒有商人和投資者那麼注重回報和收益,所以要更寬廣和公正許多。 當然,他也知道在坐的人尖子中,大部分其實都對行業領域有所瞭解,而他也只是想把這個概念灌輸給極少數的管理層而已。 這並非指顧青,而是跟隨顧青來聽課的其他人。 這也是九州科技公司的一個特點,那就是未來要負責這個專案成果商用的高管,必須要在身份稽核透過後,開始學習這個專案的專業知識。 顧青決不允許自家公司出現那種只會玩權勢、畫餅,而不懂技術的高層管理。 秦教授在講課的時候,顧青和其他人一樣,也在認真聽講。而他身後某些不懂固態電池技術的高管,此時就像是即將期末考試的大學生一般,甚至比大學生還不如。 大學生還有教科書可以劃重點,而他們只能自己記筆記,甚至因為會議要求,還不能錄影錄音,課後也只能抽教授和工程師們有空的時候去請教。 “我個人其實很欣賞國外qs公司的設計思路,即無負極設計、陶瓷材料的固態隔膜、多層堆疊。 這也是qs公司在美股沒有劇烈波動前,能夠吸引比爾蓋茨、大眾汽車這些資本為其拿出上億美金投資的原因。 qs的設計準確來說,就是製造時,將傳統電池裡的石墨或者矽這種負極結構取消,而將鋰放到電池正極之中。 當電池第一次充電時,鋰離開正極,透過固態電解質和板直接擴散到負極電流收集極上的薄金屬層,形成一個負極。而當電池放電時,鋰會擴散回正極,此時電池無負極。週而復始。 這種奇特的設計思路能夠有實現的前景,主要還是依賴於qs專有的固態陶瓷隔膜,它代替了傳統液態電解質和多孔隔膜,同時有良好導電性,能防止鋰枝晶產生的材料。 但這個材料在研發出來後,qs就面臨史無前例的困局,因為這個材料無法做到固態電池需要的厚度。 與傳統的碳、矽負極相比,鋰金屬負極可在不增加電池組尺寸與重量的情況下,實現更高的能量密度,也意味著更長的續航里程,同時提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