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八百一十九章 家居(4K) (第1/2頁)

加入書籤

“沒想到阿浩給你升級了這麼多功能,從一個垃圾桶到如今的智慧機器人,你差的應該只剩下一個智慧核心了。” 顧青面對這個圓滾滾的滾筒機器人,感慨不已。 誰能想當,當初那個智障掃地機器人在一次次改造升級後,會變成比智慧管家還要智慧,並且硬體裝置更科幻的機器人呢? “衛生員小浩正在高頻更新,是否需要將您的資訊同步至主伺服器?” 雖然這個機器人是張天浩“一手帶到大”的,但晶片框架和各個外部功能的連結都是使用的顧青傳授的技術,並且系統協議也是用的鈦坦星部門的通用協議,所以從許可權上來說,張天浩還真比顧青差一點。 而“顧老師”這個稱呼,更多的也是因為張天浩對顧青的尊敬。 雖然沒有像古代那樣行拜師禮,但對鈦坦星部門建立初期就進來的很多年輕人而言,在他們眼裡,顧青就是他們的老師。 面對機器人小浩的詢問,顧青點了點頭。 “同步資訊吧,另外將部門所有機器人專案資訊進行臨時匯總,交給我。 資料處理不需要隱藏後臺。” 聽到指令後,機器人小浩頭頂oled 螢幕的畫素風表情變換成了一個正在埋頭沉思工作的嚴肅臉。 三秒後。 “檔案整理完畢,以傳送至您的檔案中心。” 在顧青聽到這個聲音的同時,鈦坦星研發基地的某個房間內,原本還在激烈爭執的一群人,立馬停下了手中的動作。; “不如讓顧總來體驗看看?” 有人小聲提議了一句,隨後獲得了所有人贊同。 因為這種讓顧青檢驗成果的事情,在這個實驗基地已經是經常會有的事了。 顧青在體驗這些產品的時候,既能從消費者的角度來感受,更能從比研發人員還高遠的目光以及技術力給出許多不錯的意見。 所以不少研發人員心中都有一個認識,那就是爭論、路線矛盾這些問題,只要放到顧總面前,肯定能得到現階段所能達到的最優解。 幾分鐘的時間過去。 當張天浩帶著一群工程師、研發人員包圍顧青之後,除了短暫的噓寒問暖,便十分直白的交代了問題。 至於說什麼扭捏的姿態,那是根本沒有。對待自己認可的老師,這群研發人員就像小學生一般,非常會不恥下問。 “讓我體驗、檢測下你們的工程機器人和生活機器人兩個專案?” 顧青拿起張天浩遞過來的平板,翻閱著這兩個專案的報告。 經過上一次大範圍的整合資源,機器人專案是被整改最多但也是保留最多資源的專案。 “是的顧總,因為這不僅關係到咱們宇航員在外太空的生活,還關係到咱們外太空基地的執行。 所以大家在部分專案上的分歧比較大。” 張天浩揹著手,一副好好學生的樣子,報告著專案進度和有分歧意見的環節。 “第一個問題就是讓機器人們能夠可靠地完成作為我們普通人類的助手任務。 莫拉維克悖論認為,計算機相對容易執行困難的認知工作,而要複製兩歲孩子的認知功能則極其困難。 現在雖然咱們機器人的ai也能打敗柯拳,但也僅僅是在計算方面,對複雜範圍的資料處理還需要升級,甚至現在的很多資料都是依靠全球數以億計的智慧家居產品提供的反饋資訊進行的最佳化。 比如做家務裡面,打掃衛生、洗碗、做菜、除了提前設定一整動作之外,還有輔助程式讓機器人在面對突發-情況時,擁有足夠正確的反應動作。 團隊裡面張博士認為機器人應該依靠人工智慧和雲端交流進行實時互動,但羅院士認為我們的晶片和ai已經有讓機器人獨立完成資料處理的潛力,想讓資料運算的重心放置在機器人本地機體。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處理機器人與人類的共存。 毫無疑問的是,當機器人成熟且製造、維護成本下降後,它肯定會逐漸擠佔那些無法與其比拼成本的行業工作。” 在張天浩的訴說中,反映出了一個情況。 那就是當九州科技的科技研發實力逐步領先全球后,隨之帶來的道德問題、社會問題甚至是經濟學問題、民生問題,都成為了九州科技研發團隊必須面對並且解決的大問題。 甚至寬泛來講,當機器人比“大多數人”都有用的時候,機器人肯定會擠佔不少正常人的工作崗位,這必將帶來一堆又一堆的棘手問題。 顧青看著報告檔案裡,那些被製造出來的機器人透過大資料學習,甚至透過數千萬次模擬,將生活中的普通物體都能進行基礎認知後。 他也知道,實驗室眾人為什麼會為了這些問題而爭吵起來。 因為這的確太可怕了。 原本笨拙到走路都會一搖三晃的機器人,在一次次升級,甚至出現了智慧管家這個特殊產品到外界去搜集真正的生活資料後,結合智慧家居電器反饋的各種資料,鈦坦星部門的最新機器人已經可以自己主動的適應環境,並在真正海量的資料上總結出可靠的各類工具、活動模板程式集,幫助自己完成各種任務。本小章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