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七百九十一章 罕見 (第1/2頁)

加入書籤

“這套技術完全可以用在軍事訓練、演習甚至是某些特殊專案上。” 在解密了一些專案情況之後,顧青繼續講解道:“我們現在所處的這種環境,讓化學反應變得更為劇烈和頻繁。 很多人將生命的創造說的非常珍惜甚至是不可再複製,雖然這樣說也的確沒錯。 但如果用生命的定義來看,這些生命也並非是真的那麼極為罕見,稀缺到銀河系就我們一種而已。 太陽系裡十分常見的含有鐵、鎳、碳的球粒隕石撞擊早期藍星的水域,產生的高溫高壓在鐵與鎳的催化下讓碳、氮和水反應,合成出氨基酸、脂肪酸等有機分子,還有在太陽輻射和宇宙射線作用下形成於小行星上的有機分子隨著隕石墜落到地球上。 五年前,也就是我們九州科技剛起步發展沒多久的時候,就有國外的研究人員從美利堅加利福尼亞的某處蛇紋岩化反應湧出水裡檢出了多種微生物,其中79種的基因組已經被解析。 它們是細菌但atp合成酶基因與古菌相同,一部分物種沒有atp合成酶基因,核糖體構造與已知細菌不同,這之中還有一部分物種也沒有糖酵解酶基因,其能量獲取途徑不明。 還有我們大夏天文學家、科學家南仁東先生所負責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在去年也發現了幾例來自藍星之外可能的技術痕跡和地外文明候選訊號,並且這幾例訊號不同於以往的窄帶電磁訊號,很有可能是外星智慧生物的‘打招呼’。 這還只是一部分公開的資料資訊,還有很多未公開資料,我們無法獲取。 但是我們都知道,每一顆恆星就是一個生命的源泉,每一個擁有恆星的星系都有極大的機率產生生命。 而且毎一顆恆星在散發著光和熱的同時,也成為了黑暗宇宙的一座座燈塔。它在黑暗的世界裡閃爍著生命的訊號,就像是給宇宙中的其他遊客展示地標。 隱藏自身還很困難的時候,科學家和政治家們對外發射的這5個星際探測器,卻早已經衝出了太陽系。 第1個飛出太陽系的探測器旅行者1號,目前已經離開了星際介質地帶。 旅行者2號也先後越過了4顆氣態巨行星。 簡直就像是在爭先恐後的比賽誰能更快出賣地球!!!” 顧青說這段話的時候,幾乎是咬牙切齒。 有人說科學家是絕對理性的,但真正能夠撬動人類科學發展的科學家,卻往往在理性之外,更為感性,充滿了靈性。 他們才是最重視靈性和感性的人。 九州科技高管層別的不多,理工科出身的科研管理人員的人數和佔比卻是足夠多。 而且在顧青一直以來刻意的維護和生活交際圈隔離之下,他們沒有經歷太多社會黑暗以及不公正的對待,所以大多還保留了一顆足夠“幼稚”的心態。 所以在聽到顧青的焦慮和憤怒後,大部分人都能理解。 而在理解之後,他們卻也想的更多。 自家老闆如此天資聰慧,但在今天卻召集全員,耗費時間來講這種事情,不可能是無的放矢。 所以? “顧老師,您的意思是,我們已經被外星文明盯上了?” 張天浩問出了大家都想問的問題。 面對這個問題,顧青抿嘴,笑著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自己也是外星人,甚至大機率還是外宇宙的異鄉人…… 所以顧某人選擇當起了謎語人。 他略帶感慨的說道:“當時這些旅行者衛星的發射,有很大原因是由於冷蘸的問題。 兩極都想在那個科技爆炸的時代,第一個與外星文明取得聯絡,甚至是天方夜譚般想象著獲取它們的支援。” “焯!” 角落裡有人突然喊了一個字出來。 隨後引來不少人點頭肯定。 “雖然以現在的探測技術而言,藍星附近十幾光年的範圍內,都沒有外星文明存在的痕跡,所以這些慢悠悠遊蕩的探測器大機率一輩子都不會背外星文明發現。 但這都是有機率的,因為我們也無法肯定的說某某星球就一定沒有文明,甚至可能我們一直都處在某些文明的監視之下。 比如現在我們的會議,甚至就可能被某些神秘未知的文明所監視著。 如果那個文明對低等文明的監視已經有成熟的技術條件,甚至還可以將這種監視資格當做獎勵、商品一類的東西,讓這些可怕的高等文明能夠共享。 兩千年前的藍星還沒有這麼發達的交通技術,但各個傳承久遠的民族卻都幾乎相同的有對洪水的描述,這就是文明的可怕。 在它面前,幾千年、幾萬年、幾百年,與幾分鐘、幾十秒的差距,其實在某種意義上是相等的。 哪怕文明終將走向毀滅,並且不可更改,但我還是想走得再遠一點,看再多一點的風景。 在地球上,我們這個會議的部分人都和我一樣,這輩子或許都無法出國,但在月球上呢? 我們可以建造基地,獨立發展科技,不再受藍星地面上的某些特殊干擾。” 這跳躍而又有獨特邏輯的思維,在眾人腦子裡轉了幾圈,才緩緩落地。 “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