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六百二十七章 如何給老闆們畫餅(一) (第1/1頁)

加入書籤

當然,夏為想到了自家的海思麒麟,平果自然也想到了自家的平果晶片,韓星想到了自家的exynos晶片,而高通那更不用說。 當顧青說到解決了功耗太大產生散熱降頻的“小問題”時,高通的高管層早已坐不住了。 高通驍龍一直被業界戲稱為火龍,自然急需這種技術。 見大家如此驚訝,顧青搖了搖頭,就這? 為了“不太過引人矚目”,年輕的顧老闆訴苦道:“因為矽基晶片在5奈米制程之後太難精進,我們也很羨慕韓星、臺積電這兩家企業能夠一兩年時間輕鬆跨越到3奈米,只不過技術力實在不夠所以只能選擇用空間換效能的策略。” 這訴苦的話,把臺積電和韓星兩家企業的高層給臊紅了臉。 在座哪一位不知道現在就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做到3奈米制程晶片的商用? 韓星、臺積電所代工的3奈米晶片在實驗室測試下,還打不過九州科技讓夏芯科技代工的5奈米制程的辰星晶片。 “其實我這麼急切,也是因為我想給未來的合作伙伴帶去更多的武器,讓它們能夠在科技的戰場上所向披靡。 而這也正是我司會聯絡各位到這裡齊聚一堂的原因之一。” 顧青打了個響指,他身後的螢幕放出了一些人物的頭像。 面對一眾業界精英,年輕的顧老闆開始“吐露心聲”。 “傳統的產學研模式,已經越發趕不上市場需求的發展速度,我們九州科技正在試著轉換思路。 就像大學老師的研究目標長遠,他們研究是純理論方向,其不確定性太大,但又至關重要。 比如土耳其教授一篇數學論文,十年後燃燒起5g的熊熊大火。 又比如蘇聯科學家彼發表的一篇鑽石切面可以散射無線電波的論文,讓二年後的美利堅造出了隱身的f22。 這些學術界的研究,方向多變,但卻能影響後世。 只不過現在的商業競爭太過激烈,往往一個技術過兩三年就會被淘汰,如果我們要等待大學教授們的研發成果然後一步步開始轉換為商業,很明顯,這樣做太沒有效率。 總所周知,我們九州科技一直是靠自己的研發團隊去主動推進技術創新,不可否認的是,這個推進的方向都是圍繞著商業目的去進行。 智慧家居產品市場廣大,但企業太多產品參差不齊,所以我們能直接著手研發,並且直接與哈工大等高校展開緊密合作,創造出更多產品。 以企業要求的方向為主導方向,靠研發團隊的技術力去追求進度,企業追求的收益與高校追求的理想可以在相互尊重又緊密結合的關係中,實現和諧共存。 當然,這是我們的一家之言,還有很多校企合作失敗的案例歷歷在目,所以這是需要諸多契機才能實現的。” 嗯? 於程東、雷俊、黃仁勳等人眉頭一皺,發現事情並不簡單。 這個年輕人好像是在畫大餅?這口吻和這敘述邏輯,怎麼有點像個糟老頭子? 但是在這種時候,也沒有人敢站出來說自己不想聽畫餅,只想談合作談怎麼搞錢。 哪怕是外企的高管們也是一邊聽著翻譯一邊抓耳撓腮的思考著,這位年輕天才想說的到底是什麼? 而顧青想說什麼? “我們公司從機械製造與自動化行業深入到了半導體行業,雖然僥倖弄成功了光源,助力大夏半導體企業騰飛,但是在日復一日的研發與生產中,我們得到的越多,但失去的也就越多。 越來越多的產品被製造出來,相對應的是越來越多的市場向我們關閉了大門。 從智慧家居機器人產品市場,到智慧系統,再到半導體衍生的手機晶片,資訊產業中的電子工業、電信網際網路、人工智慧…… 我親眼看著一個個行業的海外市場對我們關閉了大門,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也在想,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 其實憑藉我們九州科技現在的體量,做房地產、做環保、甚至是造汽車,怎麼樣都能賺錢,並且是賺比現在還容易賺的錢。 但是當我遙望蒼穹的時候,我心中的熱血卻告訴我,房地產、造車、玩股票,這些錢能夠很簡單的來,也會很簡單的離開。 當九州科技失去了最為核心的研發能力之後,又能做什麼呢? 只不過,面對越來越萎縮的市場環境,我們除了改換方向,還能怎樣? 在思來想去之後,大禹治水給了我啟發,堵不如疏。 我們九州科技有技術實力,而全球市場有廣袤的前景和企業,我們的合作也的確不應該限制在一國之內,應該用更開放包容的心態去交朋友。” 顧青在臺上慷慨陳詞,“浪費口舌”。 不過這並不是無用功。 黃仁勳、蘇媽、桑達爾等外企高層在這個年輕老闆的慷慨陳詞中聽出了弦外之音。 九州科技好像的確是撐不住了。 對於自己思索後得出的這個答案,他們大多數人都沒有懷疑。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