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79章 軟體的實際應用 (第1/2頁)

加入書籤

當然,再怎麼沒注意,顧青站了沒幾分鐘就被人認出來了。 一位負責人趕忙上前來:“顧總您好,我們正在處理工業軟體平臺的問題,前端要求已經分配了百分之八十五,現在正全力應對後端事項。” 顧青點頭說道:“工業軟體以工業實際生產為重,前端作為使用者可見的介面,暫時可以將權重降低。 後端涉及到的邏輯程式碼比前端要多的多,它考慮的是底層業務邏輯的實現,平臺的穩定性與效能。你們要將主要精力放在這上面才行。” “您說得對,我們已經和設計部達成了合作,所以前端頁面的特效、佈局、圖片、影片,音訊等內容已經交給了他們,專業人做專業事,後端工程師們正在努力解決軟體功能本地化,以及一些小廠商的功能介面設計需要最佳化,和特殊邏輯實現這方面的問題。 如果派遣過去的技術員工傳回來的平臺伺服器、演算法應用、工藝標準這些實際資料沒問題,預計這兩天上傳的百分之九十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剩下的百分之十,需要工程師和技術負責人實際調查才能得到妥善的解決方案。” 雖然程式猿直男直性子多,但搞程式的人,對邏輯問題卻不會馬虎。 肯定了大老闆的說法後,直接就是一套說明擺上來。 顧青倒是沒感覺什麼不對的,這位頂著強者髮型的高層,只要有本事在做實事就行。 在看了一會兒現場情況還算穩定,他便離開了軟體工程部門。 坐上園區瀏覽車,去設計部看了一會兒正在抓耳牢騷的畫師們,顧青就像巡視完領地的獅子,直奔食堂飽餐一頓後開始午憩。 但有的人睡著了,江湖上卻依舊響徹著他的名字。 由於相關部門的大力扶持,以及不少公司以股份換取技術支援,九州科技工業軟體在圈子內的口碑發酵,從最開始礙於命令被迫使用,到現在積極主動應用。 九州工業軟體平臺不僅在大夏半導體行業風靡,這股風甚至開始往其他行業颳了。 半導體作為高精尖製造業,其中應用的工業軟體就像是博導畢設,而其他很多普通製造業所需要的的工業軟體就像本科生畢設一般,跨緯度打擊。 當然這需要“降維閹-割”並且再對軟體做相應最佳化才行,而軟體工程部門就是幹這事的。 國內半導體行業巨-震,所有與半導體行業相關的專業人員都在或被迫或主動的開始改變。 曾經全球半導體為了遵循摩爾定律,以低成本獲得高效能,半導體制造的發展主要依靠以裝置加工技術的革新、晶片和產品設計的改善、晶圓尺寸的增大,這三個方面來進行突破。 隨著大夏晶圓廠的尺寸越來越大,加工工藝越來越複雜,國外晶圓廠的產品甚至已經不能滿足大夏半導體企業對蝕刻、化學氣相沉積和快速高溫加工等工藝的要求。 所以目前部分國外的半導體原材料企業竟然尷尬的發現,以往求著自己下訂單的大夏企業,竟然已經不搭理自己了。 比如十八英寸晶圓採用的自動化組合裝置實現單片加工,減少手工搬運以及工藝工程師和操作工對工藝的干預,最終使生產線生產率達到最高,而使可變成本降到最低。 國外對這方面的最高技術還停留在十二英寸晶圓加工的地步。 根據德國某著名半導體潔淨室設計公司對附著在晶圓上的微塵來源做分析後指出,人體是微塵的最主要來源,而微塵又是影響半導體產品品質的最大殺手,因此要改善產品品質可靠度的最有效途徑就是儘量減少人與產品的直接接觸,所以晶圓廠需要實行高度的自動化,以保證高效精確的生產。 而這套技術的最強玩家,已然姓九州了。 比如裝置自動化EAP,該系統直接控制機臺,促進了製造業生產技術不斷提高,從硬體的裝置系統到軟體的管理系統都在不斷的飛速發展,不僅在半導體領域,還在汽車製造、船舶製造工業領域大展身手。 國外哪怕想用九州科技的工業軟體,也難度極高。 例如製造執行系統作為半導體生產線的核心,它的主要功能是過帳,工廠中所有與生產相關的元素都要在製造執行系統上過帳。 例如各種裝置、生產機臺、操作工、量測機臺,甚至每一片正在加工或等待加工的晶圓,都以 ID 的形式記錄在製造執行系統實時資料庫中。每一種元素的狀態發生變化時,都必須告知製造執行系統以便及時更新資料庫。所以,製造執行系統能夠實時地監控整個生產線狀況。 現在國外半導體企業和大夏國內半導體企業已經走在兩條道路上,半導體裝置的狀態資料、產品引數都完全不同,裝置自動化系統除非做出對應本地化,不然根本不可能讓另一個系統技術的裝置與系統協同工作。 夏芯科技某廠。 看著十八英寸的晶圓在製造執行系統上過帳,狀態由“啟用”變為“派工”後,這批晶圓從倉庫拿出放在機臺的前臺,隨後機臺進行加工。 技術員看著裝置自動化系統顯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