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57章 關於利潤之爭 (第1/2頁)

加入書籤

拋開法理,僅僅從組織的視角來看,國家與企業的區別其實並不大。 國家最開始的萌芽是一個小集體,普通公司最初的萌芽狀態也是一個小集體。 小則意味著抗風險能力小,比如上世紀八十年代才成立的夏為,起步資金僅僅只有兩萬元,雖然在那個年代兩萬元並不少,但對比如今的夏為資產,可以說是蚍蜉與巨象的差別。 而它們是如何壯大? 無他,唯戰爭而已。 這一步步壯大的過程就是一場場戰役的結果,也是一次次對人才和其他資源的掠奪。 一個國家一個企業,往往創立之初的人員結構都非常簡單,朋友、親族、利益共同體,隨著企業不斷壯大,業務範圍、專案經營越來越廣,就要選賢與能。 所以有了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等等選拔人才的制度。 而一個想發展的企業也是如此,它需要人才。 挖角、高薪招聘、社招校招甚至是特殊招聘、特殊人才通道等等措施,都是為了給企業增添人才。 顧青對九州科技的未來期盼,自然是極高的。 所以對人才資源的重視也是極高的。 曾經九州科技是一個小廟,裝不了大神,但如今的九州科技早已今非昔比,特別是面對即將到來的狂風暴雨,所以張元豐所拿到名單資料也比的曾經更多,更厚。 當然獎金的數額也變的更大了…… 而在九州科技在忙著招兵買馬大肆擴張的時候,手機市場各家廠商第一二三季度的財報也出來了。 得益於界碑的加持,三個季度,夏為的出貨量超越了平果,甚至大米都超越了平果,從這個角度看,實在是可喜可賀。 但其中的利潤資料卻讓人瞠目結舌。 蘋果拿到了手機市場利潤的70%,三星拿到了10%的利潤,國產品牌手機廠商們聯合起來卻只拿了百分之十七的利潤。 出貨量第一的大國,卻連一半的利潤都沒拿到,實在是讓人…… 平果雖然是美利堅企業,但卻靠著大夏市場吃的滿嘴流油,更離譜的是在高額宣發費用的“打賞之下”。 大夏國內的平果體驗店、平果官網每每都在新產品釋出時被擠爆。 十二期免息、穩定的系統、優質的生態、“為客戶服務”的態度、霸道的強壓供應鏈提供質量上佳部件。還有往年營銷出的B格,再加上今年有界碑加持。 組合拳之下,讓蘋果雖然出貨量沒有打贏夏為,但卻在利潤這一個真正賺錢的地方,打贏了所有人。 當然國產手機廠商之所以利潤率打不贏蘋果,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除夏為外,其他廠商的中高階手機為了“質量”和其他對手比拼,所以幾乎都是用的高通晶片,用的都是基於安卓的生態,高階顯示屏都要高價買韓星的螢幕。 利潤大頭都被外企賺去,留給大夏代工企業和供應商的僅僅是排骨湯裡的一點湯汁。 偏偏除了夏為之外,其他企業都無能為力。 它們離不開國外的供應商,也不能失去安卓生態。 顧青一早就得到了這份資料,當然他在更早就知道這種情況的出現。 而在這份資料在媒體和群眾中傳閱開來,除了夏為之外,大米等公司又被不少人噴了起來。 組裝廠、營銷廠、高價低質…… 當然還有一些品牌的手機也被提出來鞭了屍,比如某想,因為5G投票事件也被媒體拿了出來,只為了說明大夏的內鬥嚴重,根本就不會爭取利潤。 雖然這不是主要原因,但憤怒卻不會讓人冷靜下來思考。 大米等廠商為了應付輿論問題,只能十分肉痛的割下一片肉,餵給水軍和自媒體,讓他們不再亂咬人,順便控制下輿論風向。 當然私底下,幾大廠商的高官們也是會議不斷。 雖然他們有很多的確是組裝廠,依賴高通晶片、韓星螢幕等高階部件供應商。 但誰不想賺得更多一點呢? 哪怕曾經某些高管是韓星的高層、谷歌的高層、甚至是平果的高層。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世界通用。 在商量來商量去,眾人都不約而同將目光看向了九州科技、夏芯科技等國產供應商。 那個顧青好像在釋出會上說燧人公司的手機會用九州科技的螢幕吧? 最近夏為給上海微電子投資了一筆鉅款,是有新成果要出來了嗎? 夏芯科技到底好久能把晶片做到類似7nm的製程? 如果聯發科晶片的產量和效能可以上來,價格能夠比高通晶片低,那讓他們拋棄高通,或許不容易,但中高階混用高通與聯發科晶片,也不是不可以。 不要認為這些廠商真的和高通等外資企業真的是心連心。 高通19年過去的上半年裡,以30%的市場佔有率奪得了手機晶片第一,但相比18年的資料,卻足足下滑了15%。 聯發科在19年上半年,以25%的市場佔有率位居第二,相較於18年提升了10%。 此消彼長之下,自然就能看出手機廠商的特點了——唯利是圖。 聯發科在19年發售的P系列和G系列晶片,主攻中端價位的拍照和遊戲手機,極大的豐富了4G市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