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4章 霓虹半導體 (第1/2頁)

加入書籤

聽到員工們有想拉人的想法,顧老闆當場表示,六月份結束的時候,無論晶圓片的價格被打到了多少,公司虧了多少錢,所有人有一個算一個。只要拉到一個素質及格並且公司稽核透過的同行,一個人頭獎勵一萬,正式入職當天結算。 一場原本有些壓抑會議開完,不僅穩定了軍心,還鼓舞了士氣,當場就有人表示自己的朋友某某某工作並不開心,應該能夠挖到牆腳。 什麼樹挪死,人挪活,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這些話術在一眾技術佬的口中傳播開來。 一個個朝熊貓禿頭進化的工程師和行業專家們對拉人入九州科技公司的大坑,表現出了十分大的熱情。 到職工食堂祭一祭五臟廟,顧黑心老闆回到了自己陰暗的地下研究室。 都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所以他還是忙中偷閒,讓玄武準備了一份關於霓虹半導體的報告。 其實一直以來,霓虹對於大夏國民而言,除卻曾經的家仇國恨,對於霓虹的認知,很多人只知道二次元文化、廢宅文化、和服、壽司、hentai(biantai)這些輕量的東西。 哦,當然還有核電站這類常見報端的存在。 仔細一看,霓虹的半導體產業也挺奇幻的。 霓虹的半導體行業曾經佔據全球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份額。 然後由於產能、技術迭代、被主人打了一頓導致市場萎縮等等原因,霓虹關閉三十座以上的晶圓廠,甚至還在止不住的繼續關閉中。 這裡面有霓虹老大哥之一的冬芝,而它曾經關閉晶圓廠生產線的理由竟然是:手機和個人計算機的需求減弱導致儲存器產品需求萎縮的情況,以此來調整記憶體生產…… 除了這種“人禍”,還有天災相助。 眾所周知,霓虹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島國,甚至因為頻發的地質災害讓霓虹人無法住在高樓。 某一年的大地震,造成了廣泛的裝置和基礎設施破壞,再加上許多重大餘震,使得部分國際領先的半導體產業在霓虹設的晶圓廠不得不關閉。 隨後半導體行業的巨頭之一,聯電也關閉了該公司在霓虹的晶圓廠。 或許是那幾年經濟實在不景氣,又或者是半導體行業內卷得太狠,薩瑞甚至將其所擁有的鶴岡工廠,半導體前工序12英寸晶圓生產線的半導體制造設施及裝置等轉讓給鎖尼。 最強的是,“罪大惡極的鎖尼”把這個工廠用來搞影象感測器…… 天予之,不取,就要玩。 然後松下半導體公司用於生產光電器件的75mm晶圓GaAs晶圓廠關閉。 整個霓虹的半導體行業從最開始的世界領先,突然就像集體失去了智商一般,搞出了各種騷操作。 這其實是根植於文化思想領域,霓虹人根上的問題。 過度保守與守舊,短視的貪婪。 曾經的半導體行業一直走的是IDM模式,這個模式大致就是將晶片設計、晶片製造、晶片封裝、晶片測試等多個產業鏈環節集於一身的公司發展模式。 簡單點說就是,什麼都想要,各個環節都要抓。 在半導體行業剛發展的時候,投入的資金和人力還不算大,所以IDM模式還能行得通,但是當技術迭代越來越快,需要投入的資金人力越來越大的時候,贏家通吃,變得越發艱難。 而對成本敏銳至極的歐美廠商,便轉向了輕晶圓廠模式,自己研發設計,然後與代工廠合作,以降低研發與生產的總成本。 在霓虹本地市場,使用IDM模式壟斷市場的企業為了繼續壟斷市場,自然不想放手讓別人發展,所以沒有催生出“代工廠”這個行業出來。 本來,如果霓虹經濟能夠一直騰飛,IDM模式或許能走出霓虹,在全球各地生根發芽,讓霓虹擁有眾多跨國壟斷企業。 可惜,“天災人禍”幾波打擊下來,霓虹陷入了經濟蕭條。 經濟不行,各大公司為了活下去,自然會縮減開支,其中半導體行業越來越高的研發生產成本自然就理所應當的被各種砍了。 如果當年冬芝沒有研發出快閃記憶體技術,恐怕也要走這些倒閉廠商的老路。 當然小日子越來越難過的霓虹企業們肯定也會學習開始吃香喝辣的其他國外企業。 自己做設計、研發,然後保留一個產量不錯,技術先進的晶圓廠,多的訂單讓別的廠代工。 甚至自己就不耗費資金做生產企業,把手頭的晶圓廠賣掉,直接做研發設計,然後將訂單給代工廠,輕裝上陣。 想法是美好的,轉變的方向也是對的。 但是當時,他們這些走IDM企業手中的晶圓廠有好有壞,好的不肯賣,又誰願意買下他們這些技術落後的晶圓廠呢? 只有歐美高麗的企業才有這麼多資金,但是有這種規模資金的企業,會傻到不買先進的,花大價錢買落後即將要淘汰的晶圓廠? 他們可沒有什麼技術限制,某些協定對他們是無用的。 這時候,不得不說小鬼,咳咳,霓虹人的狠辣,嵩下半導體甚至將整個半導體業務變賣了個乾淨。 這樣看,霓虹半導體就是個日落西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