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91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 (第1/1頁)

加入書籤

韓星以後可以專攻12nm以下技術,格芯專注深耕12nm以上工藝節點。 同時,兩者也可在FinFET和FD-SOI兩個路線互相補充,甚至於未來,在萬物互聯、汽車領域、5G領域所有需要晶片的行業,都將擁有極大的潛力和技術力。 “所以我把韓星研發最高階技術的工廠毀了,棒子一時間無法恢復,就打算霸佔中高階的市場?到時候工廠被毀,還能成為一大優勢?” 不得不說,棒子在耍心機這方面真是夠噁心人的。 最高階的一時半會兒不能恢復,但是中高階市場的壟斷,以及市場恐慌刺-激作用,晶片出貨量和需求量大增,簡直就是雙贏。 然後便是以色列多光圈成像技術提供商CP 相關資料裡,夏國手機品牌OPO便是以色列多光圈成像技術提供商CP的重要客戶。 兩年多來,CP為OPPO提供的攝像技術正是OPPO的賣點。並且OPO在高層還打算爭取在18年與CP公司簽署戰略許可協議。 CP現在手中已經握有10倍混合光學變焦技術,這一技術或許將使OPO在明年擁有不小的競爭力。 但這一切都將被韓星截胡! 稍微看一下圍脖論壇,網路上也是咋呼一大片。 “我嘞個擦,韓星這麼有錢的嗎?這收購費用加起來十億美元有了吧。” “十億美元?韓星電子16年業績,淨利潤7.09萬億韓元,就約有六十多億美元,17年記憶體價格又漲了,手機零部件也漲價,韓星電子恐怕能賺上百億美元,而且它還是韓星集團的下屬企業……” “尼瑪,果然不愧是高麗國的第一財閥!這也太恐怖了吧!” “你們吹這些,還沒看出來,韓星想幹嘛嗎?它要是佔領了晶圓生產的高地,那就是先天立於不敗之地,是個手機用的晶片可都是晶圓切出來的。” “樓上的,你這麼一說,韓星電子要還把搞攝像頭光學變焦技術的公司買了,豈不是明年咱們用的手機,晶片、螢幕、攝像頭、記憶體全被三星包圓了?” 顧青看著網友們中不時出現的論調,心裡頭也感嘆不已。 韓星是真尼瑪牛脾啊。 而且越是翻閱玄武查詢的資料,便越是覺得,棒子這招真的狠。 大夏的半導體產量供給遠不及需求。 16 年大夏晶圓製造產能僅佔全球10.8%,而消費市場佔全球 33%。根據 16 年的供需狀況, 16年大夏每月可生產 756K 片的 12 寸晶圓,而實際需求為 1061K 片,每月供需缺口達 305K 片。即在當前產能基礎上再提升 40%,才能滿足當前需求。 截止目前,大夏現有量產的 12 寸製造線 11 條,12 寸設計產能累計為每月 540K;現有量產的 8 寸晶圓製造線 18 條,8 寸產能累計為671K,合計約為 840K 的 12 英寸約當產能,而在實際生產中,按照 90%的產能利用率來計算,實際產量約 756K。 其中,16 年大夏本土晶圓代工業者夏芯科技、華力微、武漢新芯的 12 寸設計產能合計為 160K,而實際產量是 134K。8 寸設計產能合計為 446K,而實際產量是 430K。大夏內資代工產能合計約為 350K 的 12 英寸約當產能。 更重要的還是大夏晶圓產能主要以外資代工為主,內資代工企業產能相對較少, 看完一篇篇報告,顧青閉目思索著。 “所以目前,國際半導體技術已靠近摩爾定律臨界點,技術更新速度降低,大夏國內的企業如果把握機遇,充分利用政策等有利環境,實現技術趕超。 以 18 英寸晶圓生產為例,由於涉及到整體裝備以及產線的全面調整,多年來產業進展依然緩慢,全球產能依然以 12 英寸為主,預計此趨勢將延續至 2019 年,18英寸晶圓預計在 2020 年前無法實現量產。 所以憑藉我手中掌握的技術,狠狠咬一口肥肉,也是可能的?!” 雖然有些麻煩,利益相關巨大,但當保密單位這種資質拿到手後,國內會有狼心狗肺的東西齜牙咧嘴? 敢的話,國家的鐵拳和九州科技公司的鐵拳就敢教他做人。 不過前面做的準備倒是要加快了。 一個電話打出去,在異國他鄉,仍然忙碌中的張元豐接到了指令。 【儘快將名單上的人招聘到手。】 這也是界碑安裝使用者量上十億之後才能做到的事,每一個使用者都是一個資訊提供點和資料處理點,構建資料模型,分析潛在人才和剛剛有所展示的人才,成功率九成以上。 老闆一句話,下屬跑斷腿。 不過想想年底能拿到的小錢錢,張元豐精神一振,繼續奔赴下一個地點。 十二月二十三日,韓星與格芯召開了聯合釋出會。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