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8章 機械臂 (第1/2頁)

加入書籤

十一月一日就這般過去了。 十一月二日,預料中的好訊息傳來,張天浩帶領的小組中標了,浦東市相關部門和九州科技公司開始更加深入的聯絡,即將走流程,調研產品。 只要這一關過了,這個專案也就徹底穩了。 十一月三日下午。 哈工業大學的莊友偉教授帶領著一群人下了飛機,和接機的人碰上頭後,烏泱泱的來到了蓉城郊區的九州科技公司 顧青帶著董琦和羅松堂以及部分高管迎接了他們。 見面之後一陣寒暄,黃朝仁很是狗腿的說道:“咱們公司特意給大家訂了火鍋,給諸位接風洗塵。” “火鍋就不用了,拉肚子就不好了。”調研團隊裡有人拒絕了。 “鴛鴦鍋不辣,還有其他小吃、烤鴨、烤鵝和海鮮。”黃朝仁解釋道。 “不用了,先看看你們的產業線,我們聯合調研組都很好奇。” 有一個不怎麼會交際的“糟老頭子”擺了擺手,很生硬的拒絕了安排。 顧青倒是知道這位白髮蒼蒼的老頭子,莊友偉,機械領域大佬,當然這個調研組裡面還有幾位“名見經傳”的大佬。 “莊老既然這麼說了,那我們就陪大家先去看看產業線吧。” 顧青應答道。 “好小子,做科研就要這樣,不怕別人質疑。”莊友偉拍了拍顧青的肩膀,鼓勵道。 他手下的專案可都是大專案,拍一拍顧小老闆的肩膀,那還是很輕鬆的。 顧青也是知道這老大爺的牛皮之處,所以將自己的姿態放的比較低,就像學生一般。 付大龍就站在門衛室,看著自家小老闆像個小學生一般,因為老師的肯定和鼓勵露出謙虛的笑容。 不過等到這些學生仔和老師們都進入了園區,他關上大門的時候,一時間感覺有些恍惚。 好像自己成了學校門衛…… 因為已經到下午四點多了,有些工人已經換班去食堂吃飯,而正值班的正趕往自己的工位,所以園區裡不時能看到人進進出出。 調研組一行人跟隨著羅廠長的指引,走到了生產車間,換上了工作服後,總算是走近了一線生產線。 “每一次到生產車間,不論是高精尖科技生產企業還是電子組裝廠,我都很感慨人類的創造力。” 莊友偉教授身旁的一位老者嘆了口氣這般說道。 “這邊是產業線末端的組裝與檢測,再往前走就是無人生產車間,因為預算不夠,我們修建時沒有留出遊客觀光通道,所以為了安全起見,請大家排成兩列跟著走,注意不要觸控車間的這些開關閥門。” 羅廠長很是細緻的在前方講解著,並且叮囑大家安全問題。 雖然在無人車間,人出事的機率小,但弄壞了機器,耽誤了生產,那就虧大發了。 現代產業化工廠的無人車間,已經完成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科幻作家的對未來的大部分幻想。 電腦程式操控機器人,在“惡劣”的環境下都能進行生產。 當然,機器生產越發高效智慧,就越會凸顯普通產業工人的“笨拙”,所以有很多工廠主、資本家都不喜歡“有工資的工人”而更傾向於“不需要工資的機器”,然後導致了很多問題。 這方面,部分發達國家為此,甚至出臺了相關的法律規定,一個工廠必須要招多少工人,不能低於某個水平線,不然就罰款加稅。 當然,生產車間裡基本都是工業機器人的各種手臂,有大有小。 但是調研組還看到一種像大象鼻子的柔體機械臂,它們甚至在每個環節都有參與工作。 無人生產車間什麼時候出現這種妖魔鬼怪了?不應該都是各種鋼材硬性機械臂嗎? 莊友偉及其他教授倒是短暫失神後,就感嘆道:“你們的柔性機械臂居然已經能夠生產實用了,國外都還在實驗室階段,你們是買的授權技術還是自主研發的?那個智慧洗碗機和掃地機上用的機械臂也是這種技術嗎?” 如同機關槍一般,數個問題就突突突的冒了出來。 作為機械領域的“糟老頭子”,莊友偉自然是知道機械手臂有軟硬之分,但軟體機械臂的精度和力度都是比硬體機械臂更難攻克的點。 他們哈工大和科大倒是在這方面有自主研發的低成本軟體機器人手臂,已經能完成生活中的擰瓶蓋、擦玻璃等操縱任務,但還不能像車間裡面的柔性機械臂那樣搬動重物,和精密焊接。 “傳統工業機器人的剛性機械臂受制於負重比低、柔順性差等先天侷限,難以充分滿足人機共存環境和人機協作任務等新型應用的需求,所以你們洗碗機裡面的機械臂應該是柔體機械臂。 但是感知、建模、運動模型、動力調節你們又是怎麼解決的?” 一邊詢問著,莊友偉像是有些著魔般,不自覺走近了無人生產車間,眼神中充滿了求知。 “我採取的策略是人工智慧程式和機器人結合,並且嘗試將柔性材料應用在機械手臂的骨骼和肌肉中。” 顧青拉住了莊教授,簡短的說了句,他可不想出什麼問題。 回過神來的莊友偉問道:“人工智慧程式?我知道你們也在做這個專案,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