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傳承 (第1/3頁)

加入書籤

人類在很多時候,是不理性的。

比如,當週健文、李瑩、劉庚鴻三位航天員一起出現在草坪上,向工作人員和遠處遊客們揮手的時候,現場的氣氛已經熱烈到工作人員必須和機器人一起配合阻攔激動的群眾,不然那一米多高的防護欄,根本就阻止不了那些舉著手機鏡頭,一臉興奮向前衝鋒的主播。

哪怕是工作人員說草坪地區可能有輻射,對身體健康有影響,這群主播看到土豪刷了禮物,也是嗷嗷叫的往前衝著。

還是九州安保開啟了訊號遮蔽儀,讓這些大大小小主播們無法直播,蓉城市局官方執法人員亮出了防爆盾和各項裝備,才讓這群人冷靜了下來。

“請大家注意周邊環境安全,照看好小孩和自己隨身攜帶的行李……”

穿戴齊全,又手持裝備的官方執法人員一出面,秩序再次恢復。

“周隊長,請保持深呼吸,我們這次的醫療車上面就要調節壓力和轉換空氣的修養房間,請帶領隊員過來,一人一車。”

周健文看著隊員劉庚鴻的身體資料有些差,隨即點頭,然後在語音訊道里對劉庚鴻說道:“庚鴻,你別硬撐了,回座椅上。”

雖然少年人容易年輕氣盛,但能夠被選拔到登月小隊裡面,劉庚鴻自然並不是那種聽不見命令的人。

一直未脫下航天服的年輕人點了點頭,然後對身旁的工作人員擺了擺手,就直接坐上了電動椅。

李瑩看著距離自己等人還有五十米左右的醫療車,深吸了一口氣,還是選擇努力依靠航天服的機械輔助裝置和剛剛服用的藥劑,邁開腿,一步步踏實向醫療車走去。

一旁的工作人員和醫療人員見狀,沒有催促對方趕緊坐上椅子,而是在一旁亦步亦趨的跟隨著,以防不測。

他們是專職負責李瑩的,自然知道這位巾幗英雄曾經在距離地面400到450公里的九州空間站待了整整六個月,是不折不扣的老資歷。

由於空間站圍繞地球旋轉,具有約8公里每秒的第一宇宙速度,這個過程產生了離心力,與地心引力相互平衡。再加上空間站和航天員本身就有引力,整個作用下來,營造了一種微重力環境,只有約0.000001到0.01G。

而人類生活在地表,受到藍星重力影響,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都會存在不適應的現象,比如長時間的漂浮狀態,導致航天員們的心血管系統極容易發生肌肉容易萎縮,骨量丟失,導致骨質疏鬆的情況。

根據大夏航天集團提供的資料,包含大夏航天員在內的全球所有航天員在進入空間站後的半個月時間內,都會失去大概20%左右的肌肉。

失重環境下,骨骼肌不再需要保持拉伸狀態,這些肌肉會自動萎縮。

此外,航天員們在站立時,腿部和背部的肌肉也不再需要對抗重力,肌肉和骨骼受力減小,刺激強度不足,這些肌肉也會變得弱小,從而導致鈣質流失和肌肉萎縮。

如果沒有進行鍛鍊的話,甚至可能會損失一半的肌肉。

除此之外,還有心血管系統失調、體液重分佈、空間運動病等病症。

周健文、李瑩、劉庚鴻三人之所以選擇依靠自己的體質,走出登月飛船,也是為了進行這方面的實驗。

一般在航天飛行剛開始時,人體在適應太空,航天員會感到胃不舒服、噁心,這是因為微重力環境在干擾航天員內耳中的前庭系統,擾亂平衡感。

當航天員返回藍星後,前庭系統又需要重新適應重力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很可能會導致再入性暈動症,臨床表現為眩暈、不穩、傾倒和眼球震顫。

“使不上勁、站不起來”,是九州科技航空航天部門的工程師和九州科技生命健康部門、鈦坦星部門的科學家們,都在努力攻克的難關。

三位航天員所穿戴的航天服都是定製最佳化的特殊航天服,不僅內部的仿生外骨骼系統是專人專用,甚至連他們飲用和注射的藥劑,其成分也都各有不同。

其他國際航天機構為了保證航天英雄們的身體健康,一般就是抬著走,並且在落地之後一段時間之內,航天員還需要經過檢查和休養,接受各種機能恢復訓練,徹底適應藍星地面環境。

但是顧青並不希望在星球之間移動都會如此脆弱。

降落地區是安全可控的地方,那還好說。

萬一降落地區是危險區域,行動不便的話,豈不是人形靶子?

所以這一次登月工程的航天員們,都有著在保證身體健康的情況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