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核 (第1/2頁)

加入書籤

二十五分鐘後,核動力裝置準點開始執行。 在剛剛的瞭解諮詢中,觀察室的這些位教授、院士、部門大佬們,都清楚一旦裝置開始執行,一個小時內,能源輸出就會穩定下來。 而到時候,就是檢驗九州科技核技術的關鍵時候。 成,則說明月球的可開採利用價值,將會跨越式升到另一個臺階,成為大夏國必爭星球,大夏航天集團也將會獲得必以往更加恐怖的資源投入。 不成。 他們也會等到九州科技覆盤、檢查結果,等著報告出爐,確定【釛】元素這個新元素給實驗帶來了多大程度的變化,然後再進行內部商議思考,最終確定若干個方案出來。 至於說,如果九州科技失敗,他們就會將這個專案打入冷宮。這個情況就根本不可能發生。 特別是在九州科技身上,除非九州科技宣佈永遠不再進入核能領域,他們或許才會稍微放鬆一點。 但也僅僅是一點而已。 畢竟誰知道九州科技會不會搞什麼偷樑換柱、暗度陳倉的戲碼? 他們信任九州科技,但也一直在努力的保持著自己的競爭能力和專案主權。 “我聽說,你們這次的核裂變裝置,是想將它用在火箭發射領域?”夏科院的一位院士,在等待的過程中,突然問道。 這話一出,頓時讓這間夏科院專屬的觀察室內眾人都凝神靜氣。 他們都是或多或少與九州科技有過接觸的專家教授,也知道九州科技如今在航空航天領域,已經不是突飛猛進能夠形容,而是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二,甚至在某些成果專案上,九州科技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一的獨一份存在。 這些成果都還是建立在大夏航天集團提供的JZ-404火箭之上,如果九州科技掌握了核動力火箭,那未來…… 或許瑪斯氪沒有去火星,九州科技就會先藍星所有勢力一步,去往火星。 甚至,因為了解九州科技的程度比較深,在場這些位專家教授都不敢像對待其他企業和學生、專案高層一樣大呼指使,只能凝神靜氣,等待顧青的回應。 見到眾人的訝然神態,顧青卻是不慌不忙的笑著解釋道:“劉院士,我們研發核能,自然是為了能夠應用它。 除了火箭之外,我們還想將其運用到工廠生產、產品研發以及其他裝置執行專案當中去。 畢竟我們設計的都是安全性極高的清潔核能,也能夠為藍星減少更多碳排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用科技保護環境,用科技產品技術去愛護環境,是我們九州科技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一般的科研院士,在聽到顧青這段充滿暗示的回答之後,都會附和著,然後進入下一個話題。 但是這位戴著SR1特製老花眼鏡版本的劉院士,卻是有一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堅持。 他接著說道:“常見的核裂變技術發動機有核脈衝火箭、核電火箭、核熱火箭以及核衝壓火箭等,以核熱火箭為例,其反應堆結構比陸基核電站的規模要小很多,鈾-235的純度要求更高,達到90%以上,在如此可怕的高比衝要求下,根據我們的實驗推導,其發動機核心溫度將達到3000K左右,著需要極其耐高溫,並且防爆效能極佳的材料。 核動力技術用於太空環境時,還會面臨核輻射的危險,你們如何克服這些困難?要知道,在太空當中一旦出現核危機,其救援難度和危機解決難度,是藍星地面的千萬倍以上。 隔壁霓虹島國把一個核電小問題,硬生生拖成了大問題,搞得現在海洋環境問題都成了亟需解決的大麻煩,這就是最惡劣的前車之鑑。” 聽到這話,顧青也算是瞭解到這群專家教授此次過來參加實驗觀摩的一個任務了。 如果自家公司沒有解決核危機的方案,甚至連預防方案都沒有,很可能這群教授院士就會聯名上書。 顧青雖然和那位早已達成了心照不宣的默契協議,但是這些默契都沒有在紙上形成條文,更沒有合同約束,他也無法去賭對方會不會對自家公司的核試驗採取措施。 思慮至此,顧青方才開口回答道:“在核聚變發動機無法實現的前提下,核裂變發動機技術也能為太陽系內的探索專案進行服務,甚至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還可以進行無人飛船的星際之旅,核動力可帶來強大續航力,這是傳統化學能發動機所不能比擬的。 為了能夠實現我們九州科技所有工程師、科學家的星辰大海夢想,我們不僅有利用【釛】元素這個新元素開發出了優質材料,還準備有應急系統,一旦核危機出現,反應裝置會第一時間進行資訊反饋, 按應急計劃程式,在統一指揮下有組織、有計劃地實施這些措施。 比如應急監測、危機評價、工程補救措施、隱蔽、服藥、撤離、食物與水源控制、交通管制、醫學救護等都有完善的安排。 除此之外,如果遇到無法控制的問題,該系統還有一個引燃點爆的座標傳送,那是最後的手段了。 在藍星內部,我們會申請大夏官方進行無害化處理。如果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