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78章 確保地下的地質結構穩固 (第1/2頁)

加入書籤

林陽與李峰帶領著團隊的勘測專家們,走在前面。林陽環顧四周,"我們需要確保地下的地質結構穩固,避免日後發生任何不可預測的問題。" 李峰點頭附和,"是的,林陽。地質勘測是地下工程的基礎,我們不能忽視任何細節。" 勘測專家們開始使用各種儀器對地下進行詳細的勘察。地質雷達發出微弱的訊號,透過地下,探測出地層的構造和岩石的分佈。一個專家低頭看著螢幕上跳動的資料,"這裡的地下結構相對較為堅實,適合我們的隧道工程。" 不遠處,另一名專家用探測器插入土壤中,測量土壤的密度和溼度。他沉吟片刻後說道,"土質相對均勻,但在一定深度下可能會遇到較硬的岩石層,這需要我們的隧道掘進機具備一定的穿透能力。" 林陽皺了皺眉頭,"我們需要在設計中考慮這些硬岩層,確保施工的高效和順利。" 勘測工作持續了數小時,科研團隊的專家們收集了大量的資料,這將成為制定地下鐵工程設計方案的基礎。 回到基地,李峰將勘測資料提供給地下鐵專案的設計團隊。設計團隊成員開始研究這些資料,繪製隧道的精確路徑,並確定最佳的施工深度和角度。他們需要確保地下鐵隧道不僅穩固可靠,而且在整個末世城邦內暢通無阻。 "地下鐵的建設必須是慎之又慎,我們的任務是確保這個隧道系統在任何條件下都能夠正常運作。" 林陽在設計團隊的會議上強調著這一點。 設計團隊的工作接下來將是一個複雜而緊張的過程,但他們深知,這個地下鐵專案對整個基地的未來至關重要。 在設計團隊的會議室裡,建築專家、工程師和地質學家聚集在一起,開始討論地下鐵的隧道設計方案。大螢幕上顯示著基地地圖以及潛在的隧道路徑。 林陽坐在主席位置,注視著地圖,"我們的目標是建設一條能夠迅速連線基地和其他末世基地的隧道,確保交通暢通、安全有序。" 建築專家李峰拿起掌中的觸控筆,指著地圖上的某個區域,"首先,我們需要確定隧道的起點和終點。這兩個點之間的路徑應該儘可能避開地質結構複雜的區域,確保隧道施工的高效性。" 地質學家黎敏在旁邊補充道,"而且,我們要留意潛在的地下水源和地下生物群,避免對當地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 工程師王斌將注意力放在了隧道的結構上,"隧道的建設需要使用高強度的建築材料,而且內部裝置要經受住長時間的執行。我們可以考慮使用新型合金材料,提高整體的耐久性。" 林陽點頭表示同意,"同時,我們要保證隧道內的通風系統、應急照明、通訊裝置等一系列設施都要達到最高標準。隧道的安全性是我們首要考慮的因素。" 設計團隊展開了激烈而充分的討論,他們在地圖上畫線、標記隧道出口、研究施工進度,每一個決策都經過深思熟慮。在討論中,科研團隊的成員們相互提出建議,爭論出最佳的設計方案。 "我們不能只看眼前,還要考慮未來。這個隧道系統應該是可擴充套件的,以適應未來基地的擴張和交流。" 李峰強調道。 最終,設計團隊形成了一個詳細的隧道設計方案,包括起點、終點、隧道深度、施工材料、裝置配置等各個方面的內容。這個方案不僅考慮了工程的可行性,還充分照顧了地質、環保、安全等多個層面的因素。 "好,我們的目標就是按照這個方案,建設一條連線基地的安全、高效的地下鐵隧道。" 林陽宣佈著,整個設計團隊齊心協力,開始了進一步的實施計劃。 在基地的物資管理中心,林陽與供應商進行了詳細的材料採購洽談。供應商代表陳經理滿臉笑容,"林總,我們已經準備好您所需要的所有材料清單,保證質量和數量都是最好的。" 林陽點頭,"很好,我們需要的材料涉及到隧道結構、通風系統和軌道建設,每一個方面都需要高標準的材料。" 陳經理遞上一份詳細的材料清單,"這是我們提供的最先進的支撐材料,可以確保隧道的結構牢固,同時輕量化設計也有助於施工的效率。" 林陽仔細檢視清單,不時地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風系統是關鍵,我們需要一套能夠保證空氣流通,同時過濾有害氣體和微生物的系統。" 陳經理點頭應是,"我們已經聯絡了專業的通風裝置供應商,他們會根據您的要求提供最適合的產品。" 林陽思考片刻後,提到了軌道建設,"軌道材料必須經受住長時間的執行和高強度的衝擊,我們希望能夠使用先進的合金材料,確保軌道的平穩和耐久。" 陳經理接著說道,"我們已經有了合適的軌道材料供應商,他們的產品在其他基地的執行中表現良好。我們可以為您提供樣品進行測試。" 林陽滿意地點了點頭,"很好,那就按照這份清單,儘快將所需材料交付到工程現場。我們的時間很緊迫,希望一切都能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