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4章 美味的饅頭 (第1/2頁)

加入書籤

蔡根等了一夜,小店流水在521元止步,後半夜沒有什麼驚喜,熬著吧,還有一個月外地的學生們該放假了,到時候生意就好了。 在條凳上躺了半宿,小孫還是去閣樓睡覺了,睡眠質量不錯,由於偏瘦也不打呼嚕,蔡根在樓下行軍床,是睡了半宿好覺。 人也是奇怪,雖然各種奇怪的事情不斷,只要店裡賣錢,蔡根感覺其他的都是無所謂,沒有那麼重要。 早上5點多,蔡根被設好的鬧鐘叫醒,穿上大衣,就想去早市,小孫還沒起來,算了,不要叫他了,出門後就把門反鎖了。 早市不遠,步行15分鐘,以前更近,就是一條寬闊的馬路上,自發形成的早市,象徵性交點管理費和衛生費,便宜賣點東西,滿足那些需要養家餬口肯吃苦的人。 後來人越來越多,蛋糕也越來越大,各種名目的收費也越來越多,最後感覺收費不過癮,圖窮見匕,殺雞取卵,啟用了一個爛尾樓,規定好攤位,開始賣攤位收租金,費用增加了十倍。 能去早市賣東西的,能有多少錢?很多都是農村人自己家小園子種點東西,趕個早,換點油鹽醬醋錢,或者老太太自己拿破布舊衣服縫點小墊,鞋墊什麼的,全賣了也不夠攤位租金啊。 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衝突,終究以前的老早市被疏散了,一些有點積蓄的就去了新早市。 羊毛都是出在羊身上,攤位租金增加了,早市物價也跟著上去了。 其實和蔡根外賣是一樣的道理,飯為什麼貴,因為軟體的使用費貴,在一個傳統的餐飲行業收取五分之一的純利潤,所有商家都難受的不要不要的,不過外賣軟體進入資本收割期,誰也沒辦法。 消費者已經形成使用習慣了,貴也是整個鏈條一起漲價,最後吃虧的還是消費者,商家只能陪著,熬著。 冬天,蔡根很少買青菜,基本上和肉類一個價,那還不如吃肉呢。買了點帶魚,買了點雞腿,最後看到賣羊雜的很乾淨,又買了一些羊雜,老婆很喜歡喝羊雜湯,兒子也不挑食。 喝湯吃麵食,還得買饅頭,一家很有名的饅頭攤,1元錢4個,很便宜,蔡根也跟著一起排隊。 還有3個人就到蔡根的時候,來了一個要飯的大媽,破衣囉嗦的棉襖,都露棉花了,身上還纏著很多塑膠袋,可能是為了禦寒吧。 臉上髒兮兮的,頭髮卻很整齊,滿臉的皺紋,非常顯老,在城裡人來說,不到八十歲老不到這種地步,不過看大媽身體還很行,風餐露宿比較顯老吧,肯定沒有八十多。 蔡根以前就聽過一個說法,要飯的,沒有要早飯的,但凡能夠起那個早,就不至於要飯。記不得是誰說的了,真想給他一個大嘴巴子,就早市人多,要飯的不起早,去哪裡要飯?去超市商場嗎?保安也不讓進啊。 要飯的大媽手裡拿著一個破鐵茶缸,一邊抖著鐵茶缸,一邊嘴裡顫抖的唸叨著, “行行好,好心人,幫一把。行行好,好心人,幫一把。” 有幾個硬幣在鐵茶缸裡,撞擊聲很明顯,吸引人們的注意。 大媽就在饅頭攤旁邊,每一個交錢買饅頭的,都不可避免的從要飯大媽身邊路過,不過蔡根觀察,沒有人掏錢,散碎的硬幣也沒有。 大冬天早上五點多,天還沒亮,零下二十多度,蒸饅頭的熱氣把小攤附近變成了人間仙境,只是這個要飯大媽在仙境裡格格不入。 很快輪到了蔡根,拿出10元錢,遞給老闆, “買6塊錢饅頭,五塊錢的裝一袋,一塊錢的給她。” 說完,蔡根一指要飯大媽,男老闆很年輕,和蔡根年齡相仿,帶個眼鏡,蔡根猜想可能也是在外打拼一番,回鄉創業的吧。 男老闆的眼鏡上有一層白色的霧氣,所以他看錢需要離得很近,一看是10塊的,迅速找了五塊錢,遞給蔡根, “她的饅頭不用你花錢,我掏。” 轉身撿了20個饅頭裝一袋,遞給了蔡根。 又撿了4個饅頭裝一袋,遞給了要飯的大媽。 要飯大媽很意外,接過饅頭對著老闆千恩萬謝,拿著饅頭走了,看得出來真不是為了要錢,只是為了吃一頓飽飯。 蔡根對老闆的行為,很是欽佩,善意的笑了笑,拿著饅頭轉身就走,不過排隊人很多,走得不是很快,耳邊就傳來了一個聲音,是老闆在和下一個買饅頭的說, “拿一塊錢裝什麼犢子,還道德綁架我,有那善心,領家去啊。” 善意的微笑還掛在嘴角,人間很溫暖的想法還在心頭。 蔡根怔住了,自己知道,自己就是那個拿一塊錢裝犢子的人,自己無意間道德綁架了別人。 怔怔的愣在當場,想回身理論,但是心裡像吃了一隻,不一百隻蒼蠅那麼噁心,說不出來的難受。 最有利的回應,就是轉身,拿出100元,扔在饅頭老闆的臉上,以後要飯大媽的饅頭我蔡根包了。 然後的結果是什麼?100元吃完以後呢?早市上有多少波要飯的大爺大媽? 從兜裡拿出一顆煙,點上,抽了一口,蔡根站在早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你不動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