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54章 心中的疑問 (第1/2頁)

加入書籤

在九兇之地裡,李金花親口向我說了當年發生過的情況,夏風藉口要救李銀花的性命,用一種奇怪的手法在她們姐妹倆額頭上拍打了幾下。 隨後李銀花的蠱術和媚術就分裂成了兩個獨立的技能,蠱術被轉移到了以前絲毫不會法術的李金花身上。 而李銀花卻上了夏風的當,她失去了蠱術的依仗,也同時喪失了和夏風搏命的機會和能力。 我的記憶缺失了九年時間,現在我記憶之中的童年,和惡靈口中說出來的完全就不是一回事兒。 我記得我小時候就是個天資平庸,經常挨師父打罵的笨蛋,學個畫符都要花費好幾年時間。 而惡靈卻說我在七歲的時候就獨立發明了蠱術的咒語,九歲就能掌握痋術的運用了,這簡直就是個不可想象的神蹟。 要知道,痋術是巫術之中最高階別的法術存在,別說是施然了,就算是李金花這種巫師之中的頂尖高手,也沒敢輕易的對我使用痋術。 一個九歲的孩子是怎麼辦到的?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我曾經是個天賦異稟的神奇天才,只是因為被師父硬生生的把這些技能剝離出了靈魂,封印在惡靈的身體之中,我才變成了一個一無是處的蠢蛋。 講到這裡,我先普及一個冷門的知識點,什麼叫做痋術呢? 大家也用不著費勁去查閱資料了,痋術是一種非常冷僻,也非常偏門的法術,流傳下來的文字記載相當有限。 而且關於痋術的文獻,大部分是用民族語言或者是原始的記號形式的文字撰寫的。 隨著民族文字逐漸被同化,能看的懂古籍文獻的人越來越少,痋術這門技能也早已瀕臨失傳了。 雖然我沒有親眼見過痋術,但在我散碎的記憶之中還能有一點兒印象。 痋和蠱之間的關係很密切,從根本上來講,它們屬於同宗同源。 不同的是,痋是蠱的高階形式,也更難養煉成功,使用方法也非常危險,很少有巫師敢於去冒險嘗試。 具體說吧,就是把幾十上百條毒蟲封在一個罐子裡,一定時間以後開啟罐子,僅存下來的那一隻就被稱作“蠱”。 根據成蠱的時間不同,一年成蠱的可以用來製作蠱粉,三年成蠱的可以用活體蠱蟲施法,效果就好了不止十倍。 而七年成蠱的,就可以用作養煉痋蟲的材料了。 把七條七年成蠱的蠱蟲同放在一個容器之中,封印七七四十九年,然後開啟容器。 大家先別急著猜測,是不是活下來的最後那一條就是痋蟲,要是真有這麼簡單,那是個人就都敢養煉痋蟲了。 容器裡不會遺留下任何活物,因為痋蟲根本就沒有足夠的食物去支撐四十九年之久。 養蠱的時候,蠱蟲會吞噬其他同伴,一個罐子裡有幾十上百條蟲子,吃個一年半載,甚至是支撐七年時間還算是符合常理。 一條蠱蟲吃掉其他六條,是說什麼也不會活四十九年時間的。 容器裡只會留下一堆乾癟的蟲卵,這是吞噬了其他六條同伴的那條蠱蟲在臨死之前留下的。 蟲卵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已經風乾僵硬,看起來就像是一粒一粒沒長成熟的小米一樣。 巫師一邊用自己的血液滴在蟲卵上,一邊唸誦巫術咒語,這就是養煉痋蟲的過程。 接受了鮮血養煉的蟲卵會逐漸的的變的體態飽滿,殷紅似血。 經過四十九天的血液養煉,乾癟的蟲卵會“復活”過來,這就是痋術的原料——痋引。 但此時的蟲卵還不會孵化出幼蟲,因為巫師養煉痋引所用的那一點兒血液根本不足以支撐蟲卵的孵化,除非他腦子抽了,拿自己的命去喂蟲子。 所以想要豢養孵化出的痋蟲,讓它們長大之後不停的產生痋引這種想法是不切實際的。 換句話說吧,四十九年的豢養時間,只能換來這一小點兒痋引,而且還要運氣特別好。 要是蠱蟲在互相吞噬的過程中打了個七敗俱傷,一個也沒活到最後,或者是臨死之前蠱蟲突然不想產卵了,就這麼翻身躺平慨然赴死,那巫師這四十九年的工夫就算是白費了。 有了痋引之後,巫師需要冒著極大的風險把痋引研磨成粉,製成藥丸,是誘騙也好強迫也罷,讓被施法者吃下痋引藥丸。 痋引藥丸進入被施法者的身體以後,會得到充分的養分支援,迅速的吞噬被施法者的血肉,迅速孵化出幼蟲,繼而變為成蟲。 在這個過程中,被施法者的身體就會被孵化出來的痋蟲吃光,變成一具連骨頭渣都剩不下的空皮囊。 痋術和蠱術最根本的區別,一是在於法術發作是由內而外還是由外而內。 蠱術是由外而內的,就比如說前段時間黎木木被那兩個巫師放出的蠱蟲咬傷以後,蠱蟲是透過傷口進入了他的身體,吞食完血肉之後會自行離開。 而痋蟲卻不會像大家想象的一樣,吃完了人就破體而出,繼續去尋找其他食物。 痋蟲的生命是很短的,從有了足夠的“食材”開始,到吃完食物為止,前後頂多也就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