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50章 另一個登月計劃 (第1/2頁)

加入書籤

安然回到了自己的豪宅後,陳重命人將帶世界各地購買的東西都拿了進來,當確認無人監視自己之時,他這才仔細的檢查了一番那些從毛熊國買來的世界名畫。

陳重的判斷沒有錯,因為這些帶有特殊標記的名畫中,的確藏著一些東西,只不過當他看清了上面記錄的資訊後,卻著實有些失望。

《宇宙146登月計劃》!

陳重大致的瀏覽了一下,這些隱藏在世界名畫中的秘密檔案,記錄著前毛熊國的一項重要的計劃,也就是登月計劃。

在世人的認知中,美國是率先進行登月的國家,在那個時期同樣也有能力及逆行載人登陸月球的國家就是前毛熊國。

可惜前毛熊國的載人登月計劃最後失敗,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只有美麗國完成了這項壯舉。

然而,陳重獲得的這些秘密檔案,卻記載著前毛熊國的一個機密事件,那就是最先進行載人登月,並且成功的國家不是美麗國,而是前毛熊國。

按照全世界都知道的歷史記載,當年前毛熊國的載人登月計劃一直秘而不宣,一般認為始於1962年,這一年大名鼎鼎的尼基塔·赫魯曉夫聽取了科羅廖夫的建議而簽署命令,為實現載人繞月而開始設計運載火箭和飛船。

1964年8月3日赫魯曉夫又推動透過了《關於探索月球和外層空間有關工作的決議》,按該決議裡確定的登月計劃,1967年第二季度實現載人繞月飛行為十月革命50週年獻禮,並在次年也就是1968年實現載人登月。

可以看出如果前毛熊國的計劃得以成功實施的話,他們將贏得太空競賽的勝利,而西方的美麗國將再一次被打倒。

然而這個計劃先天不足。首先,這個計劃把整個登月任務分成了兩個子任務,一個是載人繞月任務,由前毛熊國航空技術裝備委員會總設計師切洛梅(VladímirCheloméi)負責;另一個是載人登月任務,由前毛熊國國防技術委員會首席設計師科羅廖夫(SergeiKorolev)負責。

這種分開進行的方式和NASA集全國之力突擊載人登月任務形成了戲劇性的反差。

其次,計劃制訂2個月後,前毛熊國發生了宮廷政變,赫魯曉夫下臺,勃列日涅夫上臺。

新上任的領導人忙於應付國內外政治事變,整整兩年時間內無暇顧及登月計劃,這和美麗國的肯尼迪總統遇刺後,繼任者約翰遜不顧一切強力推進登月計劃的作風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最後,1966年初,天才火箭總設計師科羅廖夫掛了,有傳言說是因為割痔瘡被庸醫割死了,但無論如何,這個人的去世對前毛熊國登月計劃造成了致命打擊。這和美麗國的布勞恩健健康康活到了1977年又不能比了。

科羅廖夫逝世後不久,由前毛熊國科學院院士姆斯季斯拉夫·克爾德什領導的一個專家委員會對登月計劃的實施進度進行了評估,決定繞月任務繼續由切洛梅負責。

運載火箭採用他設計的UR-700K型火箭(UR500K[即“質子K”]型火箭的改進型號,但UR-700K火箭後來並未實際製造,該任務合併到登月任務之中),登月任務繼續由科羅廖夫的繼任者瓦西里·米申(VasilyMishin)負責,運載火箭採用N-1型火箭,但無論繞月還是登月,採用的飛船都是科羅廖夫生前設計的聯盟7K飛船。

前毛熊國最終的登月方案和美麗國的登月方案大同小異。雖然科羅廖夫生前曾堅持地球軌道交會方案,但最終前毛熊國還是採用了月球軌道交會方案,即用一枚增加了載荷能力的N-1火箭把一個由兩個艙段組成的飛船組合體發射入環月軌道。

其中的LK型登月艙在月面著陸並起飛,起飛後在環月軌道上與留軌飛行的“聯盟7K-LOK”型軌道艙交會對接,之後再返回地球。

和阿波羅飛船不同的是:由於火箭推力不足,前毛熊國方案裡飛船隻能乘坐2名宇航員,只有1名宇航員乘坐登月艙在月面登陸,以及宇航員從軌道艙進出登月艙時只能以艙外太空行走的方式進行。

到這個時候,其實前毛熊國和美麗國的進度都還差不多。美麗國的土星5號還未首飛,阿波羅飛船指令勤務艙還沒有完成地面測試,登月艙還在設計之中,而且也剛剛透過雙子星座計劃嘗試並掌握航天器近地軌道交會對接技術,雖然前毛熊國要到一年以後的1967年10月才掌握這一技術,但差距並不是很大。

無人探測器方面,前毛熊國已經實現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