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05章 平烏丸掃清餘敵 (第1/2頁)

加入書籤

烏桓峭王派去的人很快就找到了閻柔的大軍,可惜此時他們這唯一的盟友,處境也很是糟糕。

鮮于輔、齊周、鮮于銀這些劉虞的舊部,如今正在跟閻柔因為糧草輜重的問題爭執,而且他們的後面也有張遼的大軍在不斷追擊。

自保尚且不足,閻柔等人又怎麼會分兵出去救援烏桓峭王呢?

失望是烏桓峭王的到訊息後出現的情緒,而高順的大軍可不理會這些,他的五萬陷陣營已此時已經離開了幽州,正式進入到了塞外北地。

烏桓,亦作“烏丸”、“古丸”、“烏延”等,古代少數民族,屬於東胡系統民族。

其語言與鮮卑同,為東胡語言的分支,無文字,刻木為信。東胡盛時,與鮮卑同為其重要成員。秦漢之際,活動於饒樂水一帶。東鄰挹婁、夫餘、高句麗等,西連匈奴,南與幽州刺史所部相接,鮮卑居北,烏桓居南。

西漢高祖元年,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擊破,部眾離散,烏桓這一支逃至烏桓山,“因以為號”。

但烏丸之名,戰國時已出現,《史記·貨殖列傳》曾指出:“夫燕亦勃、碣之間二都會也……北鄰烏桓、夫餘,東縮穢貉、朝鮮、真番之利。”有的學者認為烏桓初為部落大人之名,後來引申為部落之名。另一種說法,認為烏桓、鮮卑不是因山得名,而是以族名轉為山名,後又有烏丸川等。

漢武帝在位期間,西漢對匈奴發動大規模反擊。公元前119年,漢軍大破匈奴,將匈奴逐出漠南,烏桓臣屬漢朝,被南遷至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塞外駐牧,代漢北御匈奴。

始置護烏桓校尉,持節監護烏桓各部不得與匈奴通。公元49年,烏桓又從五郡塞外南遷至塞內的遼東、漁陽及朔方邊緣十郡,即今遼河下游、山西河北北部及內蒙古河套一帶駐牧。

烏桓在兩漢時先後兩次南遷,逐漸發展壯大,但受漢護烏桓校尉管轄,分成若干部落,各自為政,一直沒形成統一的部落聯盟。

如今大漢衰弱,屬於名存實亡,天下諸侯並立,唯一值得懼怕的公孫瓚又被打的龜縮易京,烏桓峭王這才聯合眾多部落,開始向幽州侵襲。

烏桓峭王和他聚集的部落騎兵在這段時間收穫不小,被他們殘害的幽州百姓更是極多,正所謂天道有輪迴,如今這些胡人就得到了報應。

高順率領陷陣營進入塞外之後,五萬大軍立刻分兵五路,向烏丸各個部落橫掃而去。

軍隊就是保護己方和消滅敵人的武裝力量,士卒們就是一隻只被韁繩束縛住的野獸,當軍紀這個韁繩被放開之後,他們都全都變成了最恐怖的存在。

胡人瀕死的慘叫,牛羊被宰殺的悲鳴,被焚燒後燃起的黑煙,染成了紅色的大地,陷陣營所到之處,這樣的場面比比皆是,出現在烏丸的部落之中。

在陷陣營肆意屠戮烏丸各部落的時候,烏桓峭王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隊伍也徹底的崩散了,因為他麾下的這些騎兵都來自部落,為了保護自己的族人,他們都必須要回去救援。

萬人規模的陷陣營在面對數百乃至上千的胡人之時,就是屬於無敵的存在,也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他們揮舞屠刀的速度。

當連續數個烏丸部落都被陷陣營剿滅之後,留給其他烏丸部落的選擇就不多了,他們或者放棄家園,繼續向北方遷徙,要麼就要跟高順的陷陣營死戰,最終被徹底滅掉。

全族遷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況陷陣營還未必會放任他們離開,處於這種絕境之中,烏丸各部落族長很快做出了一個決定。

烏桓峭王的屍體被送到了高順的面前,而殺死他的人正是這些烏丸的族長。

對於殺死烏桓峭王之事,反對的人並不多,這些人也早就被烏丸人殺死了,一同陪著自家的王者死去。

烏丸各族族長跪在高順的面前,他們所求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想為自己的族人求一條活路。

如果這次領兵的人不是高順的話,那最後的結果很可能就是烏丸就此在世上消失,還好高順並非是那種嗜殺貪功之人。

烏丸各族從此以後將會效忠陳重,他們可以為繼續放牧養馬,而陳重將會定期收購他們飼養的馬匹和其他牲畜,並且為他們提供糧食、海鹽、衣物和其他日常所需之物。

除此之外,陳重還會從烏丸中徵兵,這些胡人騎兵將會單獨成軍,聽從陳重的調遣。

烏丸這種胡人性格中的確有較多的野性,可是在高順狠辣的屠戮下,他們也徹底被征服了,至少在短期之內,或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