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973章 內部爆炸的敵艦 (第1/2頁)

加入書籤

在戰場上與強敵對抗,射人先射馬是上策,但是要說搶劫,那一定要挑那種既富裕又無能的傢伙了,而三獅星完全符合這些要求。

根據情報顯示,三獅星在上一次戰鬥中被毀掉的太空環繞式防禦軌道已經重新建好了,而且吃了大虧之後,這次的防禦更是周密,甚至在前往三獅星以及其他資源星球的航道上,都佈置了預警裝置。

除了三獅星的四支老牌艦隊,太空防禦力量之外,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要防備在附近星域中的美盟艦隊。

雖然三獅星在美盟中的地位極低,也不受人待見,可一旦他們遇襲,附近的美盟艦隊必然會趕來支援。

當然對於這些,陳重和新村櫻等人早就探查好了,當美盟艦隊距離三獅星範圍最遠的時候,他們立刻動手了。

似曾相識的偷襲戰術,這讓預警裝置根本沒有發揮多少作用,因為當駐紮在伽尼薩、哈奴曼、南迪,這三顆資源星球上的官兵得到警報沒多久,數艘造型怪異的戰艦就來到了他們面前。

三獅星自視甚高,可他們卻沒有獨自研發任何新技術的能力,就連自家的四支艦隊的戰艦,也基本上都是從美盟的其他星球購買到的。

最有戰鬥力的三獅星第一,第二艦隊,駐紮在母星,而實力很差的第三和第四艦隊則在重要的資源星球附近進行保護。

第三和第四艦隊,也是陳重等人親自打過交道的老對手,這批對外稱作三獅星自主研發製造的戰艦,各種數值堪比美盟的重型戰列艦,但是實際作戰能力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出現在伽尼薩資源星球外的三艘殲星戰艦,面對多達八艘的三獅星光輝戰列艦毫無懼意,在雙方進入射程的一瞬間,就進行了飽和式的攻擊。

在正常的太空戰鬥中,遠距離進行攻擊是一種很愚蠢的行為,因為雙方的距離太遠,只要對手的戰艦稍稍移動,這些攻擊就全部浪費了。

此時看到這幾艘殲星戰艦的舉動,這個八艘隸屬於三獅星第三艦隊的全體官兵,都感覺對手有些可笑。

每一艘戰列艦的艦長,都下達了閃避的命令,同時為戰艦的主炮充能,準備先進行移動,避開這波攻擊之後再進行反擊。

然而當那些密密麻麻的導彈,能量炮和魚類飛到近前之後,操控戰艦進行躲避動作的船員們卻傻眼了。

殲星戰艦不按照常理進行的攻擊,看似雜亂無章的一波丟過來了,可是當三獅星的戰艦想要閃避的時候才發現,這竟然是一張無法躲避的大網。

無論向太空中的任何一個方向移動,或者是原地不動,都會敵方發射出的大約五分之一的攻擊命中。

各艘戰艦的艦長也看到了這種趨勢,無奈之下,只能命令開啟能量護罩,準備硬扛下這一輪攻擊。

然而一步慢帶來的就是步步慢,失去了先手的三獅星八艘戰列艦,在扛過了一輪攻擊後,又迎來了第二輪更加猛烈的攻擊。

隨著雙方戰艦之間距離的拉近,傷害也變得越發的嚴重,就連艦身外代表安全的藍色能量護罩,也開始微微的顫動起來。

總是被動挨打可不行,艦長們立刻下令開始還擊,一時間太空中被無數的光芒鋪滿照亮。

對攻硬耗,其實這才是太空戰爭的正常場景。

因為在宇宙時代,每一種型別的戰艦都擁有抵禦炮火的能量護罩,只有在徹底攻破敵艦的能量護罩後,才能對艦身造成真正的傷害。

簡單的說,如今這個時代的太空戰,就是一場消耗雙方能源,比拼火力,以及艦身堅固度的戰爭。

在這一點上,三獅星戰列艦的艦長和官兵們並不膽怯,因為在資料上,他們駕駛的這種大型戰艦,可以跟任何勢力的主流戰艦正面抗衡。

然而資料不代表一切,尤其是這些三獅星的官兵們,忘記了製造戰艦的正是三獅星上規模最大,也是臭名昭著的坦斯戰艦製造公司。

三獅星第三第四艦隊中的所有戰艦,都是坦斯公司出產,從外表上看來,這種新型號的仿製重型戰艦威武雄壯,充滿了巨大的威壓,甚至在體型和火力配置上,要比美國原裝出產的重型戰艦更強。

美國出產的重型戰艦,擁有六門重型中子主炮及十二門中型離子副炮,破壞力極高。

在原本的設計中,這樣的火力配備就已經足夠了,可是坦斯公司為了顯示出自家的技術能力,想要壓制美國的戰艦,所以在仿製戰艦上額外增加了三門主炮和六門副炮。

密密麻麻的主炮和副炮的確唬人,可惜坦斯戰艦制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