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72章 合體型超級戰艦 (第1/2頁)

加入書籤

陳重提出的兩全其美之策,說起來也很簡單,那就是多體船。

多體船並不算什麼較高的造船手段,在華聯和美盟那些科技發達的星球上,也很常見。

目前這個星系中的多體船有很多種類,例如運送貨物和進行勘探使用的雙體船和三體船,這樣做就可以增加運送的空間,或者是增添載重平臺。

不過從用途上就可以看出來,這種多體船的缺點非常明顯,首先就是移動速度較慢,而且船體笨重,機動性較差。

因此這一類的多體船並不太受歡迎,只能在運輸航道上才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就是因為這些緣故,所以陳重提出多體船的建議後,才會讓眾人如此驚訝,畢竟大家都是經驗豐富的老手,都知道這樣的船是不能作為戰艦使用的。

當然,陳重也不是胡言亂語,他既然當眾說出了這個提議,自然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一般的多體船當然無法成為戰艦,但是人類非常善於利用手中現有的資源來進行改造和創造。

陳重在仔細研究了歐陽露露帶回的那些戰艦資料後,發現這些戰艦雖然在艦船的大小,外形和結構上有很大的區別,但是它們的主要部分居然非常相似。

護盾生成器,用於進行防護。

過載穩定器,用於主武器和超武器的能量積蓄。

超武器,炎獄級超能攻擊武器。

主武器,主流的重型集束能量炮。

副武器,壓縮類快速能量炮。

核心動力反應堆,可以持續穩定的提供大量的能量。

星弧世界的這些戰艦,都使用了這幾種重要的艦船部件,區別只是在效能上的高低而已。

既然有了這種可以通用的部件,那麼從理論上來說,就滿足了製造合體戰艦的前提。

陳重將自己的構思,以及相關的資料都交給了藍魔鬼,這個每秒鐘可以超速運轉計算的人工智慧生命體立刻開始了工作,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拿出了一種合體戰艦的具體方案。

這種合體戰艦有分體與合體兩種作戰模式,在單獨作戰的時候,每一艘都是改造過的中型殲星主力艦。

當九艘中型殲星主力艦組裝在一起之後,那從表面上來看,這就是一艘體型巨大的超級戰艦,九個等邊三角形組成的戰艦,從艦首,艦身到艦尾都平行的合為一體。

當然,合體戰艦並不只是在外形上進行改變,由於每一艘戰艦的核心動力反應堆都屬於同一規格,所以它們之間的能量傳輸也會連線在一起,這就相當於擁有了九個動力裝置。

具有類似作用的還有護盾生成器和過載穩定器,它們之間也會進行連線,在合體後發揮出九倍的作用。

藍魔鬼為了設計這種合體戰艦,它還將每艘中型殲星主力艦的推進器都轉移到了艦船的下方,這樣在合體之後,九個主要的推進器就可以按照指令,同時進行加速和轉向等操作。

使用這種合體式戰艦後,在面對敵人的主力戰艦時,就可以發揮出超過對方的攻擊力和防禦力,而在敵方勢大,需要撤退的情況下,那麼這艘恐怖的超級戰艦將會在極短的時間內進行彈射式分裂,由整化零,依靠速度的優勢逃之夭夭。

陳重這個合體戰艦的提議,完全滿足了鄭奇等人的火力至上理論,也讓海盜出身的瓦西里等人滿意,真的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案了。

在藍魔鬼投射出的演示影象中可以看到,這艘合體戰艦的具體作戰方式,以及它進行快速解體逃竄的相關步驟。

這種九艘中型殲星主力艦組成的超級戰艦,可謂是目前獨一無二的軍事力量,不過要想讓它們正常的航行和作戰,還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那就是需要一個人工智慧生命體。

如果不使用藍魔鬼這樣運算能力超強的人工智慧生命體,那麼每一艘戰艦至少需要配備972名船員進行操作,九艘戰艦就要將近八千多名優秀的多領域工作人員。

這樣龐大的數字不要說陳重和鄭奇這樣的小型勢力,就算是華聯和美盟培訓了多年,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湊出來的。

除此之外,即便是所有船員滿足了需求,那在進行合體作戰的時候,還需要電腦進行精密化的輔助操作,否則稍有差錯,就成為了戰場上的笑話。

意識到這點之後,眾人不約而同的望向陳重和藍魔鬼,畢竟華聯、美盟和其他人類星球都在努力的在異世界搜尋人工智慧生命體,可是直到現在卻依舊沒有得到,所以大家不禁都對陳重的好運氣感到慶幸。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