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65章 死地xxvii (第1/2頁)

加入書籤

這些措施直接將最高航速由歷史上的27.46節提高到了29.58節。但是,其實能夠跑得更快。

我在故意將主機功率降低到約35%的情況下,將流經我船體的海水進行了整流。在我航行過程中,完全沒有亂流出現,船艏那個位置幾乎沒有浪花,而航速居然保持在了29.58節。

如此估算,如果全力衝刺的話,最高極速應該是42節;如果以16節經濟航速持續航行的話,續航力能夠超過2萬海里。

這個靈感還是全金屬狂潮中的tdd提供的呢。不過tdd實現這個效果是用了超導磁流體推進技術,我則是用了超凡能力“搬動了”周圍的海水。

所以只要運用這個能力就要消耗信仰之力,按照目前的儲備來看,每次頂多2個小時就會耗盡了。

主炮則是另一個強化重點。十八英寸的絲緊身管壽命只有兩百發真是讓人蛋疼,好像武藏號在萊特灣海戰的時候就因為為了節約身管壽命而不使用主炮射擊敵機導致沉沒云云……

好吧,三號禮花彈能不能防空我不知道,不過好歹我的主炮不能打個兩百發就廢了。

於是一號炮塔的一根炮管率先變成了“預應力鎢晶須網增強型單晶體高鎳鉻合金鋼炮管”,內膛還鍍了一層鉻。

但是藥室容積和膛線纏度這些我都沒敢改,因為改了彈道效能就變了,原來的射表還得重新編制。

測試的時候也如同歷史上一樣,精度其實不錯,散佈半徑在300米左右。後來的一次測試,我將使用的一式穿甲彈和發射藥包裡的藥柱全部吸收並重新塑形了一次,彈藥的一致性已經到了微米級別,散佈直接到了120米……

這次測試後有了兩個效果,一是我繼續將所有的炮管都轉化為了“預應力鎢晶須網增強型單晶體高鎳鉻合金鋼炮管”。

另一個是,我發現我可以合成有機物,當然必須遵守能量守恆定律,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炸藥就需要消耗信仰之力,但是倒過來居然還能獲得一定的信仰之力!

這意味著什麼?有燃料就能有超凡能力啊!

可惜消耗好大,比等待恢復要效率低得多了……不過我之後出海的時候船底就多了很多觸手捕魚,多少也是點兒補充嘛。

……

9.服役和山本

時間推進到1941年夏,由於表現異常優秀,海試在6月底就基本結束了。一些掃尾工作做完後,7月,我在東京灣附近的海面上接受了天皇的檢閱。

裕仁坐著遊艇過來的時候,我不無惡意地想:如果我直接讓他的遊艇沉沒了,不知道二戰的程序會怎樣?

最後我打消了這個主意,軍部的那些傢伙比裕仁更沒譜。我還是不要增加隨機變數了。

隨著正式服役,信仰之力一下子多了好多,感覺手頭寬裕得多了。我抓緊時間把剩餘的強化工作做完,並且做了一些改動。

最大的驚喜是關於全方位感知的,之前我一直頭疼防空和對空探測(相應的對海探測倒是排在後面艦炮射程遠小於飛機的作戰半徑,所以正常情況下估計我捱打的機會居多),結果做了一件冒進的事在桅塔的中上1/3處弄出了一個鐵氧體相控陣雷達陣列……

這個東西極其簡陋,除了激波管、接收天線和供電系統就沒別的了,我試圖完全依靠自己控制電流振盪和分析回波。

結果當然是遭到了可恥的失敗,誤報率高得驚人不說,散熱和漏電問題也時有發生。最大的問題是,我根本分析不了這麼多的情報。

雖然我現在的思維模式有點兒類似計算機,但是人類的成分還是很大,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回波訊號,堅持了不到20秒我就當機了……

即使是用信仰之力輔助,也不過是將執行時間提高到了十分鐘而已,而且我還不能幹別的。

對雷達的改進獲得了全面的可恥的失敗。想要成功我恐怕得自修無線電了……水平不高真是對不起……

不過在正式服役後獲取的大量信仰之力的支援下,我發現其實全方位感知這個能力還可以挖掘一下。

將感知範圍擴大這個就不必說,如果完全不計消耗,大概可以維持150公里半徑的球形感知空間不過只能維持幾分鐘。

如果將感知空間變形成為錐形,可喜的效果出來了,最大探測距離可達450公里,無視地球曲率……可穿透海水和山嶽……如果將探測距離減少到50公里(15度錐形+5公里半徑球形)的狀態,一天之中可以連續執行約16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