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61章 牽扯通倭 (第1/2頁)

加入書籤

太子東宮。 李善長、劉伯溫、詹同等人擬好稅改章程,紛紛呈給朱標。 朱標翻閱過後,也覺大致可行。 “諸卿以為,稅改第一步設在江浙一帶可好?” 明白朱標的意思,眾人紛紛點頭道: “江浙富足,當設在江浙。” “臣等無異議!” “臣等無異議~” “好~”就在朱標即將下令之時,劉保兒站在門外稟告道:“啟稟太子殿下,鄭國公、曹國公之子求見。” “快傳!” 待二人走進正殿,李景隆搶先一步稟報道: “殿下,各縣兵庫之中,兵器、箭矢均有缺漏。” “經過詢問,乃是官員監守自盜,賣給一自稱是來自山西的商人。” 朱標微微頷首,倒是沒太放在心上。 地方官員監守自盜,將兵庫中長刀、箭矢偷偷賣出一些,並不算什麼大事。 依律嚴懲,殺幾個以正視聽便也足夠。 想來各個地方上的鎧甲數量都是極少,而且每一套甲朝廷都記錄在案。 給他們天大的膽子,他們也不敢售賣全套鎧甲。 至於商人需要兵器,通常是找民間打造。 此時不惜高價從官府手中偷偷購買,也應該是買個一兩把的官刀,好在行商路遇土匪之時,撐撐場面。 “景隆,可發現各地府庫與此次叩闕案有關的線索.....” “並沒有。” 李景隆說完,衝旁邊的常茂使了個眼色。 見常茂壓根不搭理自己。 李景隆無奈,只好硬著頭皮,繼續說道: “還請殿下息怒!” “殿下,臣清查各地兵器府庫,發現有四成兵器,均被官員倒賣。” “而且!成套甲冑也不見蹤影......” “嗯?” 聽到朱標冷哼出聲。 李景隆豈能不知,此時的朱標定大為惱火。 畢竟依照大明律法,民間膽敢私藏一件成套甲冑,那便要處以極刑。 哪怕只是半衫的甲片,也都要處死。 歷朝歷代,私藏兵器或許無罪,可私藏甲冑那便是謀逆大罪! “而且!” 強壓心頭不安,李景隆忙繼續說道: “沿路臣還發現了不少私自鑄造兵器的民間作坊,甚至還有人偷偷研製火藥。” “臣拷打詢問之後,從那些工匠口中得知,乃是一自稱來自北平的商人出資購買。” 李景隆頓了頓,看向朱標沉聲說道: “山西、北平若想購得兵器,安會到不遠萬里到南方購買!” “先前臣下令駐守東南,曾與倭寇交手,此次所查兵器竟與倭寇所用相同......” “等等!” 朱標出聲打斷,忙再次確認道:“景隆,海寇、倭寇二者可是不同!” “你確定此次所繳兵器,與倭國的倭寇所用相同?” 倭國的倭寇,這幾個字朱標語氣極重。 可李景隆卻沒半分猶豫,當即點頭道: “臣確定,乃是倭寇!” “嗡~” 話音落下,朱標只覺腦中驚雷炸響。 想要強撐著站起身子,可一瞬間竟覺得雙腿失力,又重重摔回到了椅子上。 海寇! 乃是張士誠、陳友諒殘部,他們不願歸降大明,故而盤踞海上。 江浙之人心念舊主張士誠,資助海寇還算情有可原,畢竟朱標也知道,大明開國這近十年,老朱對江浙一帶的政策都不算好。 可是! 他們為何要資助倭國的倭寇! 他們為何要資助外邦,助敵國侵略自家百姓! 身為是現代人,朱標對倭國的仇恨自是與生俱來、刻入骨髓中的。 對待倭國人,朱標恨不得將他們盡數屠滅,挫骨揚灰。 若不是小男孩、邱小姐,自己有生之年難以製作出來,朱標恨不得將倭國小島從地圖上徹底抹除! 朱標也不強求當下大明的人,與他一樣仇恨倭國。 可最起碼,他們該有中華兒女的堅守與驕傲。 資助外邦,侵略本國,翻遍史書都是罕見! 朱標當真沒想到,此等荒唐行徑竟在大明上演! 歷史上,大明沿海,倭寇襲擾,自洪武年便有。 洪武、永樂、宣德、成化四朝,倭寇雖襲擾百姓,卻也不足為懼。 就連軍事眼光極其長遠的朱元璋、朱棣,對沿海倭寇也不太重視,甚至朱元璋還將倭國定為了不徵之國。 按理來說,洪武二十一年,老朱命湯和於沿海修建衛所五十九處,足以將倭寇打趴。 就算不能徹底剿滅,連線的衛所也能防止倭寇劫掠沿海兵民。 他們無法劫掠沿海百姓,彈盡糧絕之下,只能灰溜溜滾回倭國。 朱標原本想不明白,為何倭寇沒有就此中斷,銷聲匿跡於洪武、永樂兩朝。 而且還在一百年後的成化、嘉靖演變成讓朝廷一大頭疼的難題。 現在! 朱標徹底想明白了! 若不是有人資助倭國,他們怎麼可能在沒有任何好處的情況下,冒死劫掠大明沿海! “景.....景隆,涉案商人可曾抓獲?” “回稟殿下,據工匠招供那商人今夜便到,臣已命龍驤、豹韜兩衛佈下天羅地網,定能抓獲!” “好....好,一旦抓獲,即刻押送京城。” 朱標強壓心頭憤怒,繼續下令道: “售賣兵庫兵器各級官員,押到奉天門前,明日朝會前處斬。” “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