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57章 父子不同 (第1/2頁)

加入書籤

“還查個屁!” 一步踏入坤寧宮,將懷中嬰孩交給馬皇后,老朱坐在主位上衝走進來的朱標沒好氣道: “已是入冬,可那老婦卻還一身單衣,身上還有好幾處傷勢。” “沿路官府定都與賊子勾結!” “你還需查什麼?直接砍了便是!” 老朱拿起桌上熱茶便大口大口飲了下去。 欺壓百姓的賊子多活一天,哪怕多活一秒,對他而言都是難以接受。 但凡與此事有所牽連的,全部處死便是,哪裡需要半點猶豫! 看著朱標這一副做事拖沓,毫不果決的樣子,老朱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百姓敲擊登聞鼓鳴冤,咱把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員都召來皇宮。” “可御門聽政落罷,百姓所訴冤屈是什麼,咱竟然都不知道!” “你要查便去查,何必打發那些官員回去,還寫什麼狗屁罪己奏疏!” “讓官員自述其過,這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見老朱氣的直喘粗氣,站在他跟前的朱標卻一直都默不作聲。 馬皇后似乎也聽出了什麼,屏退宮人後衝老朱溫聲說道: “重八,你心裡再惱,也該讓標兒說話。” “咱啥時候不讓他說話了!” 見馬皇后眼神古怪,瞥了自己一眼。 老朱這才意識到,自打進了坤寧宮的大門,自己好像還真是一直在教訓朱標。 “成,你小子說!” “你要是說不明白,此事便不用你管了!” “是!”朱標應了一聲,直接了當道:“毛驤沒能抓到賊人,即便抓到,多半也是賊人屍體,或者就是拒不認罪之人。” “嗯?” 就在老朱愣神的功夫,朱標開口解釋道: “若毛驤已經活捉賊人,他定會帶賊人到御前,而不是隻身一人前來回報。” “劉和!” 聽到老朱的聲音,劉和忙派人前去詢問毛驤。 與此同時,朱標繼續說道: “再說沿路官府!” “那老婦懷抱初生嬰兒進京鳴冤,定然是舉目無親。” “而他家中之人,也多半是被當地官員、豪強欺壓至死。” “對這些百姓來說,為了鳴冤她絕不敢再相信沿路官府,所以她定是偷偷混過各地關卡。” “兒臣也相信,沿路官府絕不可能盡數都是賊人幫兇。” “父皇,總不能因老婦偷過關卡,便將沿路官員盡數處死吧!” 見老朱眼中怒氣漸消,整個人也冷靜了幾分。 朱標上前添茶的同時,柔聲說道: “爹,勳貴案、胡逆案殺了不少官員,也虧得重開恩科,各級地方的官職才沒空出太多。” “可今年還未過去,今年下放地方的得中士子也還沒來得及進京述職。” “您總不能再行鐵律,還跟以前一樣寧殺錯不放過,將沿路官員盡數斬殺吧。” “要是這樣,即便每年都開設恩科,民間士子入朝的速度,也抵不住你殺官的速度!” “那.....” “若真有與賊人勾結的官員,定然是不能饒恕!” 聽到朱標這麼說,老朱這才放心了下來。 “至於讓官員回去寫什麼罪己詔書,兒子自然也知那是胡扯。” “兒子放他們回府,乃是為了讓那些與浙江官員勾結的朝中大臣趕緊寫信通知,錦衣衛好從中截下書信。” “從兩者交往的書信中,不僅能查到老婦身上的冤屈,其他冤屈也能知曉。” “如此,兒子才好知道朝中究竟哪些官員與江浙世家勾結。” “兒子才能知道,那些個江浙之家究竟都做過些什麼欺民亂法之事!” 和老朱大刀闊斧的性子不同。 朱標更願意從長計議,將已有的奸佞之人一網打盡。 當著文武百官處置,殺數百名賊人固然解氣,也有不錯的震懾效果。 歷史上的朱元璋也的確是這麼做的,無論治貪還是治奸,洪武皇帝都秉承著寧殺錯、不放過的原則,鐵律懲之。 可無論是治貪還是治奸,老朱的法子最多不過是太平幾年,而後奸佞再起。 就比如自洪武開朝以來,治貪都是極嚴,原本的歷史中也出了個空印案。且不說空印案涉案官員是否全都該殺,僅說老朱懲治貪汙簡直是雷霆手段。 即便如此,空印案剛過,洪武十八年便又出了個貪汙數額巨大的郭桓案。 當然。 朱標不以為自己的法子一定比老朱當庭懲治更好。 朱標更沒有狂妄到,認為此次將江浙一帶的賊子盡數捕拿,便能讓大明永享清明。 可世之真理,都是在原有法子的基礎上不斷改進。 哪怕走了彎路,哪怕這一次效果不太明朗。 可朱標也是在不斷摸索、完善治國之法。 “父皇,若今日將此事做個瞭解,恐怕會只侷限在那陳家凹一案上。” “可父皇您想,若江浙一地的陳家凹如此膽大包天,竟敢射殺敲擊登聞鼓的鳴冤百姓。那其四周,甚至江浙一地恐怕欺民亂法之事橫行。” “兒子也是想盡自己所能,肅清江浙一地亂象!” “況且在奉天門前,您提點兒子將此事與江浙稅改關聯起來。” “兒子派人截下在京官員與江浙官員的書信,也是為了更好推行稅改。”喜歡大明朱標:朱元璋頭號黑粉()大明朱標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