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46章 李景隆,好生圓滑 (第1/1頁)

加入書籤

朝會落罷,待朱標離開大殿。 李景隆緩步走到走到詹同、李叔正跟前,笑著賠罪道: “諸位夫子,晚輩方才失言,還望諸位夫子莫要怪罪。” “嗯?” 聽到李景隆竟以晚輩自居。 方才剛被李景隆噴的體無完膚的一眾文臣,此時不免疑惑了起來。 “我等文臣與將軍同在一朝。” “將軍出自國公之府,又是五品將軍銜,何必以晚輩自居。” “這便是詹尚書瞧不起晚輩了。” 李景隆態度愈發恭敬,衝詹同幾人緩聲說道: “晚輩曾在吳王府,受各位夫子蒙學。” “私下又多次前往國子監聽學。” “晚輩雖出身軍武世家,可也算半個聖人門徒。在各位大儒夫子面前,如何不能以晚輩自居?” “嗯....” 見李景隆態度很是恭謙。 原本因他當庭揭穿文臣痛腳而心生不悅的眾人,此時對李景隆也沒了多少敵意。 畢竟伸手不打笑臉人。 李景隆雖然官職品階不高,可他乃曹國公之子,天家血親。 而且還是朱標這個太子的近臣。 可饒是如此,李景隆卻能很是恭敬的上前告罪,他們這些文臣即便再怎麼孤傲,也不好繼續端著架子。 “將軍少年英才,精通戰陣,喜好詩書,頗有儒將之風。” “將軍明禮,將來定是我朝中流砥柱。” “不出幾年,恐怕我大明又出一絕世名將!” 聽著眾人的吹捧,李景隆心中得意,可表面上卻極力推脫,不敢應承。 片刻之後,李景隆表情微頓,旋即衝眾人沉聲說道: “諸位大人過譽了。” “不過晚輩還有話要說。” “末將!畢竟出身公府,將來也要披甲從戎。” “縱然末將心中對諸位夫子大儒有再多敬意,可終究還是要與武將同進退。” “末將處境,還望各位前輩體諒。” “那是自然。” “那是自然,將軍處境,我等深知,我等自然體諒。” 聞言,李景隆衝詹同、李叔正等人再次拱手,大步朝殿外走去。 路過李善長、劉伯溫二人之時。 李景隆腳步一頓,忙拱手見禮道: “韓國公、誠意伯....” “九江不必如此!” 不等李景隆開口,李善長當即將他扶起笑道: “你也無需同我二人賠罪,今日朝會所議之事,本就和我二人沒什麼關係。” “這....” 被戳穿心思的李景隆一時有些尷尬。 不過想來也對,眼前這兩位可以說是當世最聰明的人。 他的這點圓滑,自然入不了這兩位的眼。 “多謝韓國公體諒,多謝誠意伯體諒。” “兩位乃我朝定鼎之臣,能得兩位前輩體諒,晚輩這才安心許多。” “九江一心為國,我等自然體諒。” “多謝韓國公!” 語罷,李景隆再次拱手,便同常茂、徐允恭等人一併離開。 只不過看著他離開的背影。 李善長嘴角微微揚起,臉上卻帶著似有若無的譏諷之意。 “思本(李文忠)也算性子直率的猛將,怎的生出來的兒子竟會如此市儈。” 劉伯溫輕笑兩聲,不置可否。 “說起來,你劉基倒不如九江那小子周全。” “哦?善長兄請指教。” “指教談不上!” 李善長回頭看了眼詹同等文臣,繼而低聲說道: “你看九江這小子,明明在文武爭辯之時,乃是武將那邊抨擊文臣的頭號人物。” “可朝會剛罷,他便能哄的那些個文臣對他放下芥蒂。” “加之方才朝會上,他駁斥的那些文臣無法反駁。常茂、徐允恭這些娃娃,自然也不會怒斥九江首鼠兩端。” “這才是周全之法,既全了殿下的心意,而且文臣武將兩邊都不得罪!” “反觀你劉基!” “說什麼文臣武將的俸祿都不該削減。” “看似兩邊都不得罪,可實際上卻是將兩邊都給得罪了!” 聽到李善長最後幾句,近乎是用師長的語氣,似諄諄善誘一般勸解。 劉伯溫輕笑一聲,以玩笑的口吻,隨意回道: “善長兄,在下性子孤僻,自然做不了似景隆一般誰都不得罪的全臣。” “在下愚鈍,只知效忠天家,難道不可?” “嗯.....” “你是說....” 聽出劉伯溫話裡有話。 李善長眼眸微頓,忙開口追問道: “你所提議不削減武將、文臣的俸祿,乃是殿下的意思?” 看著劉伯溫輕笑搖頭,並未第一時間作答。 李善長心中好似百爪撓心,整個人也愈發急切了起來。 此次他與劉伯溫從鳳陽還朝。 原本是打定主意,不過多摻和朝政,只保個善終歸養。 他也認為,劉伯溫定和他是同樣的心思。 可若是劉伯溫殿上進言,乃是朱標提前授意。 那豈不是說,滿朝文武只他李善長是局外人?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