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1章 河南開封 (第1/2頁)

加入書籤

見常茂目光灼灼緊緊盯著自己,似要強迫自己吃下這炒麵。 詹同無奈,只得將手緩緩伸向炒麵。 也是此時。 聽到動靜的朱標緩步走了過來。 “常茂!” “吩咐各軍士卒,換馬將歇,檢視所攜糧草是否有疏漏。” 明白朱標是要支開自己,常茂瞥了眼詹同後,轉身便朝一旁走去。 而等朱標近前,詹同連忙請罪道: “殿下恕罪,下官實在....” “無妨。” 不等詹同說完,朱標從馬背另一側的背囊中拿出幾個烙餅,遞給了詹同。 “需趕路時,行軍自當迅捷,將士們所食之物只圖一個方便。” “所以這炒麵自然算不得什麼美味。” “多謝殿下體恤。” 詹同道謝一聲,拿起烙餅便狼吞虎嚥了起來。 若是在京城,這烙餅他詹同也是不屑一顧。 可與炒麵一比,這烙餅簡直就是人間美味。 “殿...殿下,不知您如何進食?” 聞言,朱標撿起地上的炒麵袋子,拿起一把便放到了嘴裡後,旋即又飲了一大口水,這才吞了下去。 “殿下!” 見此情形,詹同面色大驚,連忙放下手中烙餅。 “微臣死罪,微臣怎可比殿下食用之物更甚.....” “無妨。” 朱標隨意擺了擺手,於詹同身旁落座後,溫聲說道: “軍中將士素來艱苦,孤為主帥,自當與士卒同甘共苦。” “只是詹卿並非軍中之人,無需拘禮。” “這.....” 詹同很清楚,他所食用的烙餅,乃是救濟河南災民的糧食。 若朱標與他一同食用,他詹同或可以裝出一副毫不知情的模樣。 可軍中數萬人,不僅有大明士卒更有草原部族,偏偏獨他詹同一人例外。 論及身份,朱標貴為太子自不必說。 常茂、沐英也比他要更得聖心。 他詹同一個文官,一個朝臣,憑什麼能開小灶? 念及至此。 詹同忙將烙餅收起,從炒麵袋子裡捧了一小把放在嘴中。 可這炒麵生食,入喉的瞬間就好像在吃沙子一樣。 詹同費了好大勁兒,這才勉強嚥了下去。 “詹卿乃是文官,不必如此。” “殿下貴為儲君,卻能與將士同苦,微臣自當效仿。” 見詹同堅持,朱標便也不再多說什麼。 待常茂回來覆命,朱標溫聲提醒道: “詹大人年事已高,派幾名士卒跟在身後,小心夜間行軍掉隊。” “是。” 見詹同捧著炒麵吃了起來。 常茂嘴角勾起一抹笑容,故作調侃問道: “詹尚書,太子所制炒麵可還美味?” “美....美味.....” 片刻休整過後,親軍再次出發。 月色之下,萬人小隊急速向前。 馬蹄踏踏之聲在原野迴響,清冷月光落在士卒甲冑之上,更添幾分涼意。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親軍小隊深夜疾行,隊形卻依舊嚴整。 孤夜之中,也無一人滯後。 如此強軍,當是所向披靡之王師。 五日長途,朱標一行終於在晚間抵達河南開封城下。 河南一地,素為中原重鎮,兩江而過,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自然也就成了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於這片樸素大地之上,不知誕生了多少偉大豪傑,不知譜寫了多少瑰麗傳說。 周天子定都洛陽,武王鑄九鼎,置於洛陽青要山。 九鼎所在,天下之根。 分封的諸國,不知多少英豪擠破腦袋都想入洛陽,朝拜周天子,親見九鼎。 戰國動亂,多少豪傑以入洛封王為榮。 武周天下,武則天命百花一夜盡開,牡丹國色不魅人君,後被貶入洛陽。 可在河南古城,洛陽古都,牡丹盡開,將無盡華麗獻給河南,獻給樸素的民間百姓。 諸多古鎮,如洛陽、開封、南陽等地。 見證了一代又一代王朝的興替,看慣了無數雄主君王霸業之始終。 大周八百年天下,盛唐鼎盛至極。 王朝更迭不斷,可河南古城就像是一位耕種在田間的敦厚老農,將所有一切無私奉獻給華夏兒女。 河南熟,天下足。 這位敦厚老農從未忘記撫育華夏兒女的使命。 河南百姓也都秉承此道,日日勤勉,躬耕農田,為天下各地,為華夏子民源源不斷輸送著糧草補給,卻無半分怨言。 任天下戰亂紛飛,任王朝霸業更迭,河南與他的百姓卻始終銘記著,要讓華夏子孫吃飽飯的長久使命。 今黃河稍怒,自是時機集天下之力,回饋這位敦厚老者,回饋敦厚淳樸的河南百姓。 “常茂,召河南布政使謝全。” 片刻功夫。 河南布政使謝全急匆匆跑了過來。 “下官不知殿下到此,未能迎接,還望殿下恕罪。” 此時謝全雖著官服,可褲腿高高挽起,腳上、腿上滿是厚重的淤泥。 臉上、身上,也多有泥土汙漬。 若非官服能辨,這謝全卻真如田間老農一般。 只不過..... 朱標卻也不敢因一面,認定謝全是個愛民有為的清官。 畢竟老朱與楊憲的教訓在前。 先前自己抵達鳳陽時,那欺壓百姓的田廣,朱標第一面還以為他是可用之人。 如今河南遭災,朱標自然要更加謹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