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0章 李善長:我就不該活著! (第1/1頁)

加入書籤

李善長本是深沉持重之人,也經歷過大風大浪,加之他擅藏的性格。 按理說,他一般也不會在人前失態。 可當聽到朱標竟要讓劉伯溫與他一起,共治鳳陽。 縱然是李善長。 此時也一個沒忍住,竟直接在朱標面前驚撥出聲。 “殿.....殿下,誠意伯恐怕不會同意.....” “方才李先生不也不願出任知府一職嗎?” 見朱標笑著說道,眼神中有幾分奚落,也藏著幾分敲打。 李善長很是尷尬的訕笑兩聲,便也不再開口。 是啊。 他們是大明的臣子,朱標是大明的太子。 朱標的任命,誰何需他們同意。 如今朱標周旋片刻,說服他出任知府,便已經是給足了他面子。 只不過...... 縱然明白朱標話中的敲打之意。 可李善長心中依舊好似翻江倒海一般,捉摸不透。 若朱標僅僅是為改善鳳陽民生,讓鳳陽百姓安居樂業。 那在他和劉伯溫之間,任選其一擔任知府即可。 還真不是他李善長自視過高。 畢竟眼下之大明,他李善長與劉伯溫綁在一起。 說是整個大明文臣的天花板也不為過。 這個天花板不僅僅代表官職,爵位。 更代表謀略、治世,以及安定民心,改善民生諸多方面。 當年老朱只是吳王,南征北戰之時。 他和劉伯溫便是頭號謀臣。 而且大明建國之初。 他李善長坐鎮中書,劉伯溫掌管蘭臺。 他們二人乃是所有文臣,甚至以及天下士子心中敬仰的標杆。 和他二人相比。 朱升、宋濂、高啟、詹徽、胡惟庸都只能望其項背。 至於塗節等人,甚至都不配與他二人相提並論。 可李善長就是想不明白了。 朱標為何將先前朝中的兩大中流砥柱,全都安排在小小的鳳陽。 這鳳陽...... 當真有這麼重要? 亦或是說...... 朱標讓他們二人共治鳳陽,還有其他旁的目的? 念及至此。 李善長看向朱標,試探性的問道。 “敢問殿下,讓臣與誠意伯共治鳳陽,可還有別的吩咐?” 說話的同時,李善長仔細觀察著朱標臉上表情的變化。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 聽他說完。 朱標只是微微點頭,卻並沒有繼續說下去的打算。 反而是將目光看向院中。 顯然,朱標這是要等劉伯溫趕來後,一併吩咐。 可正是看到朱標這平靜如水的樣子。 李善長心中愈發戰慄,好似如履薄冰一般戰戰兢兢。 若朱標讓他與劉伯溫共治鳳陽只是幌子。 若朱標的真正目的,只是讓他重新出仕,將來好懲處呢? 畢竟他李善長先前可是負責中都營造的。 而且胡惟庸還是他的學生。 若是藉此次機會要他的性命。 那他還真沒一點辦法。 畢竟李善長也很清楚。 眼前這位僅二十歲的太子,已然具有帝王之相。 而和大多數帝王一樣。 眼前的朱標同樣讓他感覺到天威難測。 更滲人的是。 朱標若想殺誰,總能讓罪徒感恩戴德,自願....或者不得不自願赴死。 望著面前不發一言的太子朱標。 此時李善長心中緊張到了極點。 他不是怕死。 雖是文官,可他也跟著老朱征戰過天下,他也同樣經歷過生死。 雖不敢說和藍玉這些武將一般,早將生死置之度外。 可他李善長也不曾畏懼生死。 只不過眼下情形。 就好似他李善長頭頂正掛著一柄懸而未決的天子劍。 這柄天子劍隨時都會落下,可又不知究竟什麼時候落下。 這種置身砧板,望著屠刀,卻不知屠刀何時將至的感覺。 比老師拿起花名冊,準備提問的場景要恐怖千倍萬倍。 此時李善長的恐懼。 也並非膽小,亦或是畏死。 此時惶恐,全都是出於本能...... 一時間,整個正堂安靜的可怕。 李善長甚至能聽到自己心臟砰砰跳動的聲音。 老成如李善長,此時也愈發戰戰兢兢了起來。 縱然他與劉伯溫暗暗較勁兒了一輩子。 可李善長從未像現在一樣,無比期盼自己那位老對手能儘快出現。 “臣劉伯溫,求見太子殿下!” 聽到門外傳來劉伯溫的聲音,李善長一時失態,竟直接站起身子。 不過礙於臉面,他還真不好親自出去迎接劉伯溫。 不多時,劉伯溫便緩步走了進來。 只不過不等劉伯溫下拜,朱標便直接說道: “劉夫子不需多禮。” “夫子氣色看起來不錯,可是身體見好?” “承蒙太子殿下掛念。” 劉伯溫恭敬一拜後,緩緩說道: “常言道,心平能愈三千疾。” “臣這些日子無所事事,每每睡到日上三竿才方起。”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