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7章 一石三鳥,一計三成 (第1/1頁)

加入書籤

“感恩戴德?” 常氏滿臉狐疑,看向身邊的馬皇后。 可馬皇后同她一樣,也很疑惑的搖了搖頭。 “兄長,為何胡惟庸彈劾功勳武將,這些武將還要對他感恩戴德?” “因為拖得時間越久,父皇對不法勳貴的懲治就越重。” 朱標看了眼旁邊的老朱,繼續道: “父皇不是不知道勳貴武將多有不法,也並非能夠容忍他們欺壓百姓。” “父皇之所以遲遲沒有處置這些勳貴武將,實際上是父皇還沒找到兩全的辦法。” “標兒說得沒錯。” 朱標說完,老朱輕咳了一聲便開口說道: “自打咱大明建國以來,勳貴之家就多有不法。” “為此,咱沒少警示過他們,也沒少敲打過他們,哪怕咱頒佈了鐵榜律歷,最後依舊收效甚微。” “因此這一次,咱不打算像之前一樣,稀裡糊塗就給糊弄過去。” “可即便如此,對於那些個老兄弟,咱多少還是有些感情的,咱也不願一把屠刀下去,殺的等咱老了以後,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所以咱才有些犯難,想著該如何留住他們的性命,又能嚴懲他們,讓他們今後不敢再行不法之事。” 聽老朱說完,常氏沉吟片刻,當即便驚訝出聲。 “所以胡惟庸提議,用錦衣衛繩治勳貴不法,便是一個折中的好辦法?” 見老朱和朱標都微微點頭,常氏這才繼續說道: “錦衣衛直接聽命於父皇和兄長,自然可以便宜行事。” “所以用錦衣衛徹查勳貴不法案,自然能起到嚴懲勳貴的目的。” “同樣,也是因為錦衣衛聽命於父皇和兄長,最後父皇可以一言而定,保全那些勳貴武將的性命?” “正是。”老朱看向常氏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 可也正是聽到了老朱肯定的回答,常氏臉上愈發詫異了起來。 “如此說來,這胡惟庸著實聰明的很。” “錦衣衛的設立,明面上看就是針對胡惟庸這個左丞相的。” “對於設立錦衣衛,如果朝中反對之聲過大,那便可以認定是胡惟庸暗中唆使,是他胡惟庸不想朝廷設立錦衣衛。” “可如果反對之聲過小,或者無人反對,那便是胡惟庸權傾朝野,壓制的官員不敢發聲,他好以此洗脫嫌疑。” “如此兩難境地,不管胡惟庸怎麼安排,都等於向父皇遞上了一把隨時可以屠宰他的長刀。” “可就是這麼個兩難困境,胡惟庸竟直接丟擲了個勳貴不法案,而且還讓錦衣衛去調查。” “這麼一來,朝中無人反對錦衣衛設立那才是正常,若是有人反對,便是不打自招,證明他們心中有鬼!” 將胡惟庸的謀劃梳理清楚,常氏身形不由微微一顫。 不得不說,這胡惟庸著實是她生平少見的聰明人。 “不僅如此。”朱標繼續開口道,“正如方才說的那樣,勳貴不法的案子拖得時間越長,最後父皇的懲罰就越重。” “而趁現在,父皇還念及同袍情誼的時候,胡惟庸將勳貴不法案給翻出來。” “如此既保全了勳貴武將的性命,也將能不法案徹底給翻過去。” “因此,胡惟庸看似在彈劾勳貴武將,可實際上卻是在幫他們!” “那若是這些武將琢磨不透,將所有怒火集中到胡惟庸身上呢?”常氏出身常家,而常家的幾位將軍,無論是已故的開平王常遇春,還是常茂、常升,亦或是藍玉。 這幾人都是出了名的能戰之將,可對朝堂之道他們幾個也是當真不擅長。 說他們是莽夫或許有些言過其實,但不諳朝堂之道卻也沒有冤枉他們幾個。 所以常氏才有這麼一問。 只不過聽到常氏這話,朱標、老朱卻同時冷笑出聲。 片刻功夫,朱標這才繼續解釋道: “不法勳貴中怎會沒有聰明人,諸如宋國公馮勝,長興侯耿炳文等,他們又怎會看不清其中端倪?” “而只要他們中有任何一人明白過來,那整個不法勳貴也就都大徹大悟了。” “因此這些勳貴武將們,非但不會遷怒胡惟庸,反而還會感謝胡惟庸。” 常氏默默點頭的同時,不禁感慨道: “這麼說來,胡惟庸不僅解了自己的困境,同時還向勳貴武將們賣了好,甚至還滿足了父皇嚴懲不法勳貴的願望。” “如此一石三鳥,當真聰明的可怕!” “沒錯,要不然怎麼說胡惟庸是難得的聰明人呢。” 對於胡惟庸,朱標從未有所輕視。 雖說想要處決他,以為老朱的天子之威,亦或是以他的太子之榮彈指可成。 可畢竟是想借胡惟庸的死,裁撤傳承千年的丞相制,所以自然要仔細給他安排罪狀。 實際上,也是朱標有些私心。 那便是不想讓老朱再揹負獨斷、弒殺的後世罵名。 因為朱標很清楚,老朱打心底是不想屠戮這些功臣的。 所表現出來的獨斷專權,也不過是想要最快捷、最直接達到治世的目的。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