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66章 諸將抵京 (第1/2頁)

加入書籤

“伯溫啊,高明從何說起?”

“善長兄莫要忘了,杏花樓的那些士子都是誰的門生!”

“嗯?”

李善長眉頭微皺,微微沉思了起來。

按說今日京城並未有哪個大儒廣收門徒才對。

而且那些士子多半都出自國子監,尚且沒有參加恩科,更無官場前輩提攜,更算不上是哪位官員的門徒。

一定要說的話,國子監學生都是天子門生。

“你是說他們都是陛下的門生?”

“難道不是?”

劉伯溫清了清嗓子,似是有些崇敬般,鄭重說道:“陛下每兩日便要到國子監講學,雖有尋名師代替,但所講述的依舊是陛下預設之說。”

“如此說來,京城士子豈不都是陛下門生!”

“嗯”

“還有那《洪武紀冊》 遍傳全境,天下士子或以金購入,或筆錄記之,不都人手一捲?”

“這麼說的話,天下士子不都是陛下門生?”

“善長兄,難道你真就沒有發現?”

“方才杏花樓中那些士子的坦率,與當年的陛下極為相像!”

“嘶~”

待劉伯溫說完,李善長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

拿皇帝同民間士子相比雖是大逆不道,但李善長在意的卻不是這個。

讓他心頭悸動的,乃是方才那些士子的莽撞、直率當真與早年間的老朱一般無二。

“伯溫,你是說”

“太子所謀甚為深遠!”

“你我皆知,陛下講學、洪武紀冊均是太子殿下的意思。”

“起先在下只以為殿下此舉,只是為了培養士子學生,保證我朝人才不斷。”

“起初我甚至以為,若為培養士子而講學,太子比陛下更為合適。”

“畢竟為天下士子師者,從小受名師教導的太子,遠比出身布衣,甚至還殘留些許莽意(匪氣)的陛下更合適。”

“可如今看來,太子殿下要的,便是這些士子習得陛下身上的這份坦率與莽意。”

“今日看到那些士子後,在下方才明白太子殿下心中所圖是何等的宏大!”

見劉伯溫說到這裡,表情肅穆,一雙眸子很是崇敬望向皇宮的方向。

李善長迫不及待催促道:“你就別賣關子了,殿下的謀劃究竟是什麼!”

“善長兄可還記得,殿下曾言我華夏兒女自當人人如龍!”

“是是如此說過,可是”

不等李善長說完。

劉伯溫聲音愈隆,正色問道:“善長兄想一下,今日那些士子將來可還有文人酸腐之氣?”

“自是沒有,畢竟那些娃娃胸有熱血,恨不得泣血直諫。”

“那這些士子將來可會如你我一般,逢迎上意,左右逢源?”

李善長又是搖了搖頭,旋即冷不丁笑出了聲。

“毫不惜身者,安會有逢迎之意!”

“這便是了!”劉伯溫重重點頭,似自言自語,輕聲感慨道:“士子明禮卻不迂腐,胸懷報國之心卻不逢迎阿諛聖意。”

“這般士子,如此心性,縱然身無大才,可饒是國朝中正、為民為國之正臣!”

“善長兄!”

劉伯溫語氣一頓,目光灼灼轉向李善長,振奮說道:“善長兄,這難道不是華夏兒女人人如龍之偉大願景?”

還有一點劉伯溫沒有明說。

天下士子人人如龍,自是姚廣孝一生追求的屠龍之學。

如今這天下,若真有人曾屠龍、滅龍,恐怕也就只有老朱了。

畢竟老朱乃是推翻暴元,定鼎開國的不世君王,身上自無對皇權的敬畏,自能給士子傳輸那‘我即為龍’的正心正念。

可反之!

如今的老朱已是人君,自是需要天下畏懼皇權。

倘若朱標將心中屠龍之志明白告訴老朱,老朱非但不會同意為士子講學,恐怕還會好一頓教訓。

然而朱標未曾言明,只是借培養士子為由,求老朱為士子講學。

在老朱講學期間,潛移默化中也同樣為士子鑄造了不屈脊樑,為他們加註了堅毅龍骨。

而今日杏花樓這些士子的直率,恰恰證明朱標的努力沒有白費。

一想到將來大明朝堂的官員大多直率,天下萬民人人不屈。

劉伯溫心中便是說不出的振奮。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