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三千零七十八章 無忌首級歸江陵 (第1/2頁)

加入書籤

荊州,江陵,刺史府。

劉道規一身戎裝,端坐在大案之後,神色凝重,而荊州的一眾文武官員,則分列兩側,每個人也是臉上陰雲密佈,鄧潛之看著擺在殿中的一個木盒子裡,盛著的何無忌的首級,仍然是怒目圓睜,神色保持著戰死時的模樣,不禁悲從心中來,放聲大哭:“鎮南,鎮南啊!”

劉道規站起了身,神色肅穆,向著何無忌的首級行了個鄭重的軍禮,兩邊的文武也跟著行禮,禮畢,劉道規沉聲道:“鎮南將軍,無忌哥哥,你壯志未酬,身先故去,作為兄弟,作為戰友,道規不勝悲痛,惟有繼承你的遺志,消滅妖賊,為你報仇雪恨,為所有戰死的英靈,報仇雪恨!”

所有人齊聲道:“為何將軍,為戰死將士報仇雪恨!”

劉道規回到了座位上,早有護衛把何無忌的首級端走,鄧潛之恨聲道:“那個送回何鎮南首級的傢伙呢,應該把他斬首祭旗,以祭奠將軍的英靈!”

劉道規嘆了口氣:“是個南康的降卒,殺了他也無濟於事,妖賊這樣送還何將軍的首級,我們若是把怒氣發在這樣一個小卒身上,反而顯得失了氣度,給那個小卒一點賞錢,讓他回家吧。”

站在左首第一位的檀祗沉聲道:“妖賊這是向我們示威,想要震懾我們,不敢出戰,現在盧循軍橫掃湘南,徐道覆則領兵攻略江州各地,最新的軍報,謝寶將軍苦守豫章旬月,終於因為兵少而城破身亡,和他一起戰死的,還有城中的五百守軍。可恨那魏順之,擁兵數千守在義陽,卻見死不救,連去和徐道覆拼一下的勇氣也沒有,魏詠之何等英雄,怎麼會有這樣懦弱的弟弟?”

劉道規輕輕地嘆了口氣:“順之當年也曾經是出生入死的戰將,也許,是當了官,有了富貴之後,就貪生怕死起來了。平時看不出來,在這種生死存亡之際,跟謝寶將軍一比,高下立判,想必大哥也不會因為他是功臣而對他原諒的。”

檀袛身邊的檀道濟嘆了口氣:“謝將軍是為了掩護張邵參軍和殷闡參軍的撤退而死守豫章的,鄧長史,那天你們三人好不容易殺出重圍,分頭去豫章和來這裡彙報前方戰況,現在張,殷二位參軍再次脫出生天,還有留守豫章的王弘王長史也成功地撤離了,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鄧潛之的聲音開始哽咽:“我們應該當時就戰死在桑落州的,每每想到那天的戰況,都讓我痛不欲生。劉刺史,你下令吧,這回我寧可當一個小卒,衝鋒陷陣,有死無生。”

劉道規搖了搖頭:“各位的殺賊之心,我深感榮幸,在這種失敗連連的時候,大家還有這樣計程車氣和鬥志,著實難得。有這樣的氣勢在,我們一定可以渡過現在的難關,可是光靠熱情打不了勝仗,現在的情況極為嚴峻,我們面對的,可不止是一路妖賊啊。”

站在右首第一位的荊州司馬王胡之,是一個四十多歲,清瘦冷峻的文士,他也是世家子弟,琅玡王氏之後,但跟王妙音的那一系的王羲之家族血緣甚遠。與一般的世家子弟不同,這位王胡之向來有賢能剛正之名,並曾經彈劾過曾經橫行一時的太原王氏子弟王愉,也就是後來給劉裕滅門立威的那個王國寶的親哥哥,從而被排擠貶官,流放荊州。

桓玄敗亡時,王胡之站在了晉軍一邊,散盡家財,全家子弟族人組建了一支民兵武裝,策應劉毅的西征軍行動,與桓玄手下的前秦太子苻宏所部激戰連年,其兄弟與兒子有五人戰死沙場,最後才取得了勝利,也因此力戰之功升任了荊州長史,成為劉道規手下的頭號文吏。

王胡之的眉頭緊鎖,說道:“劉荊州說得很對,剛剛接到的壞訊息,白帝城淪陷了。我們西邊的壓力,又大了很多。”

檀袛恨恨地一跺腳:“該死,要是我能按原來的計劃援救白帝城,怎麼會落在蜀賊的手中?!溫將軍和時將軍怎麼樣了?”

王胡之搖了搖頭:“二位將軍都戰死殉國了,譙道福攻克白帝城後,蜀賊氣焰大盛,揚言要舟師順江而下,攻取江陵。而另一路的桓謙,派出苟林的騎兵過江與盧循會合,自己則在荊州各地召集桓氏餘孽,現在各地起兵響應其的賊人也不在少數,比如作唐那裡的郭寄生等,就聚眾數千作亂。響應盧循。我們要跟盧循決戰前,恐怕得先掃平這些各地的亂賊才行啊。”

檀道濟沉聲道:“郭寄生乃是以前的桓楚大將郭銓的族孫,當年桓楚滅亡,郭銓投降,但其子孫仍有不安分守已之人,這個郭寄生就是其中的典型,平時隱忍,在這種亂世時就趁機謀反,不過跟著他的都不過是一些烏合之眾,只要給我兩千兵馬,三天之內,我就可以把他討平!”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