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二千四百八十九章 庠序就讀需蒙學 (第1/2頁)

加入書籤

劉穆之的眉頭微微一皺:“寄奴,要學文,是需要讀書的,但這個讀書,就是最難的事,我自幼讀書是靠了我們家家傳的藏書,你也見過,都是些竹簡,我娘在我小時候就教我三字經,弟子規這些最簡單最基本的蒙學,稍稍年長,則是學習詩,書,禮,樂這些經學典籍,後面有了一定的基礎後,入了州郡中的庠序,開始學習諸子百家的思想,也是這時候,才算真正地成為士人。”

劉裕輕輕地“哦”了一聲:“庠序?”

劉穆之點了點頭:“嗯,就是讓士人子弟們讀書學習的地方,在都城的是國子監和太學,那個學出來後直接就可以當官了,至於在各地州郡,則是叫庠序,商朝的時候,稱讀書明理的地方為序,而周朝的時候,則稱為庠,加起來,就是庠序,漢朝時的大儒董仲舒,就是上書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那位,說過一句名言,立大學以教於國,設庠序以化於邑。從此,太學和國子監在京城供權貴和高官子弟讀書,而地方州郡則設庠序教育州郡士人的子侄。”

說到這裡,劉穆之神秘兮兮地咧嘴一笑:“寄奴,我告訴你個秘密,你可誰也別去說吧,其實,當年我進了南兗州的庠序讀書,而我家娘子,也是女扮男裝地混在裡面學習,同學兩年,我竟然不知道她是個女的。”

劉裕這下睜圓了眼睛:“什麼,還有這事?!我只聽你說進城去讀書了,卻沒想到,居然去討了老婆啊。”

劉穆之沒好氣地說道:“呸呸呸,那時我才十歲,她才九歲,哪有這麼早就娶媳婦討老婆的,只是,後來我才知道,那個時候,她就對我芳心暗許了。”

說到這裡,劉穆之搖了搖頭:“其實江家本是中等世家,但卸任之後遷到了京口,所以我才有跟倩文一起讀書習字的機會,那個時候,我在庠序之中是鶴立雞群,而她自然也對我自幼傾心仰慕,及至年長,便要要求岳父大人招我為婿。”

劉裕笑道:“我記得江長史也在州里做過幾年的祭酒,難不成,就是專門為了考察你這個未來女婿的?”

劉穆之笑了笑:“讓你猜中了,其實我的岳父大人眼光非常出色,比起京城的很多醉生夢死的世家子弟,要強了太多,他看出了世家的腐朽和沒落,所以早早地辭官,到了京口這個出產驕兵悍將的地方,本來也是想看看能不能找些草莽之間的英雄豪傑,舉薦為國效力,卻沒有料到,先發現了我。”

劉裕點了點頭:“後面羨之也得到過你岳父的讚賞,包括劉毅的小舅鄭鮮之也是如此,你們算是我們京口土生土長的幾個才學之士了。只是江長史後來有沒有跟你說,為什麼要來這京口找才學之士呢,按說去別的地方,尤其是文風繁盛的地方,更有人才啊。”

劉穆之的眼睛微微地眯了起來:“因為這裡是京口,京口人性格剛強,豪勇好鬥,極重鄉鄰之誼,如果從別的地方,甚至是建康的世家子弟裡找人,到軍中當參軍,文吏,跟京口人的習性相差太遠,一個不小心,就會弄成當年謝萬那樣,身為主帥,卻是一副京城高門的架子,看不起京口武夫,如此則文武離心,談不上戰鬥力。所以,我的岳父大人是想從京口本地人中找有文才之士,不一定需要才高八斗,吟詩作賦,只需要具備管理鄉村,寫軍中文書的能力即可。”

劉裕長舒了一口氣:“明白了,因為鄉里鄉親,知根知底,本身就有信任,而且你也不可能看不起我們這些從小玩到大的小夥伴們。江長史這招,實在是高啊。不過,要是能讓我們當年也都能跟你一樣上學讀書,就更好了。”

劉穆之勾了勾嘴角:“這個是真沒辦法,蒙學這些你們沒上過,基本的字也不認識,是沒法進庠序的,不然就算讓你們來聽,你們也聽不懂啊。你還記得當年我們是怎麼教你的嗎?那可是拿著小樹枝一個個字地在地上寫,你一個字要認幾天,我多少次都想要放棄了,要不是你給我吃的,還威逼我不教就打,我恐怕是真的沒法教你認這些字。”

劉裕若有所思地說道:“這麼說來,不讓我們上學讀書認字的,並不是朝廷的刻意為之,而是沒有這個條件?因為沒有竹簡,沒有藏書,無法做到讓人有認字的基礎?”

劉穆之點了點頭:“就是這個道理啊,所以自古以來,士人可能會很窮,家徒四壁,但只要有幾卷蒙學和四書五級這些入門的讀物,就能識文斷字,認了上千個字之後,就可以去真正地上學了。我很幸運,我家有這些藏書,而你家沒有,這是你的不幸。”

劉裕嘆了口氣:“我娘生我時早死,後孃接我回家,她一介女流,嫁過來的時候沒有藏書,只有一些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